理学 >>> 化学 >>> 核化学 >>> 放射化学 核反应化学 裂变化学 聚变化学 重离子核化学 核转变化学 环境放射化学 核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核化学相关记录53条 . 查询时间(4.509 秒)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化学家、中国放射性药物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伯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7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日前,由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谢泽雄和李炳志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元英进教授为通讯作者于2017年3月发表在《科学》上的研究论文《完美设计合成5号染色体及其环化表型研究》被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列为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天津大学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以天然线性酿酒酵母V号染色体序列为模板进行重新设计,化学再造了合成型酿酒酵母V号染色体,并创...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胥波教授课题组在放射性氟同位素(18F)引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7年8月29日晚,在北京举行的第25届世界核妇女大会(WiN)颁发了2017年度世界核妇女奖和世界核妇女荣誉奖,东南大学校友、国家核电总经济师荣芳女士被授予世界核妇女奖,以表彰其在核领导力、沟通、辅导与教育方面所作的重要贡献。荣芳校友是该奖项本年度唯一的获奖者,同时也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唯一的获奖者。世界核妇女大会(WiN)成立于1992年,是全球性的非盈利性组织,旨在联合全球核能、辐射防护、...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至205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400 GW,将超过现阶段全世界所有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的总和。在如此快速的发展态势下,与核能发展密切相关的乏燃料后处理与核废物处置将面临空前巨大的挑战。我国在乏燃料后处理流程研发方面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针对锕系等关键核素在整个后处理流程中的物理化学行为基础研究相对匮乏,仍有诸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
2017年全国核反应会议暨核物理973项目年会于2017年4月14日-18日在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师范学院召开,核科学技术学院张丰收教授指导的2014级博士研究生温培威同学荣获大会组委会评选的“优秀青年报告奖”。
2015年11月22日上午,纪念铀核“四分裂”发现六十九周年暨《何泽慧传》、《何泽慧文选与纪念文集》新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理科楼郑裕彤讲堂举行。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顺利完成首次热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实验室规模、全流程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热试验。 这次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核科技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我国建设核燃料后处理厂有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和支撑。 后处理是实现核燃料闭式循环的关键环节,通过后处理可以将核燃料中的绝大部分进行回收并重复利用,在减少核废物对环境影响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对天然铀的需求。热试验是...
放射性元素U(VI)在环境介质中的运输、迁移和转化规律是核安全处理过程中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应用等离子体研究室环境与放射化学课题组在U(VI)的化学形态分析和迁移转化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钍是一种重要的核能燃料,而核纯钍的分离制备是钍核能开发的重要前提。2015年3月19日,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廖伍平课题组获悉,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该课题组开发出核纯钍溶剂萃取分离技术,日前获得澳大利亚专利授权(AU2013201027)。至此,围绕核纯钍的分离制备,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究所已获得3项中国专利授权(ZL201...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在日前日本东京大学举行的第五届亚太辐射化学国际会议上,中国科大核科学技术学院林铭章教授荣获日本放射线化学会颁发的“放射线化学奖”,以表彰他在高温及超临界水辐射化学研究领域的工作对辐射化学的发展所做出的重大及显著贡献。林铭章教授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日本籍科学家。
金属纳米颗粒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催化活性,新颖的电、光和磁性等而在纳米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引起广泛关注。金属纳米颗粒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包括催化、吸附、化学生物传感器、信息存储和光电子器件。为满足应用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很多方法如湿法化学还原、反胶束、电化学和超声电化学技术等被用来制备纳米颗粒。然而,迄今为止,这些技术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机溶剂和有毒还原剂,存在副产物会引起环境污染、生物危害...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取得新成果,发现纳米二氧化钛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在光照条件下转化为硝酸盐,从而揭示了广泛使用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可能导致的潜在环境污染问题。该成果发表在7月31日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