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中子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中子物理学相关记录83条 . 查询时间(3.751 秒)
2022年4月15日上午,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颁发了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散裂中子源(CSNS)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散裂中子源靶站谱仪工程中心作为研究骨干团队,全程参与了CSNS的立项、靶站谱仪的建设和运行,为项目成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标准模型”的基本组成之一,粲夸克(c)领域的科学研究一直是我们探索无穷小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最低质量的含粲夸克重子(粲重子)Λc,早在40年前就已经被发现。然而,由于长期缺少实验进展,它的物理性质并没有被很好地理解。
2022年3月17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在国际化学领域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关于嫦娥五号月壤中子活化分析研究的文章。文章指出,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与地球样品以及美国阿波罗月球样品中的元素存在很大差异。嫦娥五号样品中多种元素存在明显关联规律。此次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研究成果对于加深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识,以及我国后续对月球探测与资源开发和利用具...
2022年3月11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所黄群英研究员课题组在含钐环氧树脂中子屏蔽材料研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由于目前现有轻型屏蔽材料存在耐热性差的问题,研究人员利用APTES对Sm2O3颗粒进行化学改性并与耐高温基体AFG-90H环氧树脂物理共混的方式,制备出具有高热稳定性的复合中子屏蔽材料Sm2O3-APTES/AFG-90H的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聚合物领域期刊Polymers上。
近日,依托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大科学平台,原子能院、中南大学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在国内首次采用中子无损探测手段,成功获得了总重逾400公斤、直径近1米的高铁列车全尺寸钢铁车轮的三维深部残余应力场的准确分布,探测厚度达41.8毫米,实现我国大型构件深部残余应力场中子无损精确测量零的突破。这标志着我国中子残余应力表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工程应力测量的重大需求。该研究...
依托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大科学平台,原子能院、中南大学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在国内首次采用中子无损探测手段,成功获得了总重逾400公斤、直径近1米的高铁列车全尺寸钢铁车轮的三维深部残余应力场的准确分布,探测厚度达41.8毫米,实现我国大型构件深部残余应力场中子无损精确测量零的突破。这标志着我国中子残余应力表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工程应力测量的重大需求。该研究成果将...
2021年12月13日,中国散裂中子源所在的东莞市大朗镇报告2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装置区所在地被紧急封控管理,绝大部分工作人员短期内均无法到岗,给装置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配合地方政府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东莞研究部紧急部署,周密细致地安排好各项工作,广大职工、设备安装人员、物业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在园区内外坚守岗位,确保了装置的顺利运行,封控期间四台谱仪共完成了新型纳...
近日,中科院理化所在快中子探测及成像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化学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1年12月4日,中国散裂中子源微小角中子散射谱仪(VSANS)散射腔系统在四川九天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出厂验收,标志着VSANS谱仪关键设备加工进入尾声,谱仪建设即将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2021年11月10日,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松山湖住建局质监站对中科院高能所东莞研究部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谱仪(8号线)、高分辨中子衍射谱仪(9号线)基建项目进行竣工验收,两个项目初验均一次通过。各参建方及相关人员共同参加了此次验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德国美因茨亥姆霍兹研究所和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对类时空间中子的电磁结构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实验结果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光子-核子耦合问题,还观测到中子电磁形状因子随质心能量变化的周期性振荡结构。该结果于2021年11月8日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自然·物理》杂志(Nature Physics 17, 1200–1204 (2021))。 中子作为核子之一,与质子构成了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与德国美因茨亥姆霍兹研究所和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对类时空间中子的电磁结构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实验结果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光子-核子耦合问题,还观测到中子电磁形状因子随质心能量变化的周期性振荡结构。
对于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核,从最稳定的原子核出发,随着中子数的增加,中子分离能逐渐变小、直至为零,即到达中子滴线。在核素图中,中子滴线对应丰中子核存在的边界。近滴线原子核的研究是当前核物理领域重要前沿之一。
对于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核,从最稳定的原子核出发,随着中子数的增加,中子分离能逐渐变小、直至为零,即到达中子滴线。在核素图中,中子滴线对应丰中子核存在的边界。近滴线原子核的研究是当前核物理领域重要前沿之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孟杰教授课题组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近滴线的不稳定原子核,建立和发展了相对论连续谱理论,微观自洽地描述了近滴线原子核中实验观测到的晕现象,预...
宇宙中的重元素是如何合成的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快中子俘获过程(r-过程)是合成重元素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这一过程可能发生在双中子星并合过程中。由重元素放射性衰变产生的伽玛射线为研究并合抛射物中的元素组成以及元素丰度演化的提供了理想的探针。本工作基于r-过程核合成模拟和详细的辐射转移计算,研究了双中子星并合过程在天时间尺度上的放射性伽玛射线辐射。通过对伽玛射线产能率和能谱的分析,研究团队发现了两条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