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核结构 核能谱学 低能核反应 中子物理学 裂变物理学 聚变物理学 轻粒子核物理学 重离子核物理学 中高能核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原子核物理学相关记录482条 . 查询时间(4.498 秒)
2022年4月15日上午,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颁发了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散裂中子源(CSNS)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散裂中子源靶站谱仪工程中心作为研究骨干团队,全程参与了CSNS的立项、靶站谱仪的建设和运行,为项目成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标准模型”的基本组成之一,粲夸克(c)领域的科学研究一直是我们探索无穷小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最低质量的含粲夸克重子(粲重子)Λc,早在40年前就已经被发现。然而,由于长期缺少实验进展,它的物理性质并没有被很好地理解。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底夸克实验(LHCb)近期在底介子衰变中的三体系统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奇异粲介子的激发态,相关成果于2021年3月26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26 (2021) 122002】。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陈晨同学主导了本次新发现的具体分析工作,张黎明副教授和杨振伟副教授指导了此次发现过程,英国华威大学物理系的Tim...
2022年3月17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在国际化学领域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关于嫦娥五号月壤中子活化分析研究的文章。文章指出,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与地球样品以及美国阿波罗月球样品中的元素存在很大差异。嫦娥五号样品中多种元素存在明显关联规律。此次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研究成果对于加深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识,以及我国后续对月球探测与资源开发和利用具...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和来自法国、罗马尼亚、芬兰等国家的合作者在原子核的横向摇摆运动(transverse wobbling)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C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和来自法国、罗马尼亚、芬兰等国家的合作者在原子核的横向摇摆运动(transverse wobbling)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C上。
2022年3月11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所黄群英研究员课题组在含钐环氧树脂中子屏蔽材料研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由于目前现有轻型屏蔽材料存在耐热性差的问题,研究人员利用APTES对Sm2O3颗粒进行化学改性并与耐高温基体AFG-90H环氧树脂物理共混的方式,制备出具有高热稳定性的复合中子屏蔽材料Sm2O3-APTES/AFG-90H的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聚合物领域期刊Polymers上。
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其内部结构非常复杂。研究核子的夸克、胶子构成,对于理解强相互作用基本规律和物质深层次结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未来大科学装置——中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EicC)和美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EIC)的重要物理目标之一。理论上,夸克和胶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由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 QCD)描述。QCD在低能区的非微扰特性...
近日,依托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大科学平台,原子能院、中南大学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在国内首次采用中子无损探测手段,成功获得了总重逾400公斤、直径近1米的高铁列车全尺寸钢铁车轮的三维深部残余应力场的准确分布,探测厚度达41.8毫米,实现我国大型构件深部残余应力场中子无损精确测量零的突破。这标志着我国中子残余应力表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工程应力测量的重大需求。该研究...
依托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大科学平台,原子能院、中南大学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在国内首次采用中子无损探测手段,成功获得了总重逾400公斤、直径近1米的高铁列车全尺寸钢铁车轮的三维深部残余应力场的准确分布,探测厚度达41.8毫米,实现我国大型构件深部残余应力场中子无损精确测量零的突破。这标志着我国中子残余应力表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工程应力测量的重大需求。该研究成果将...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LHCb实验团队在奇特态X(3872)的实验研究取得新进展,利用LHCb实验采集的质子-质子对撞数据,主导完成了奇特态X(3872)的双微分产生截面的首次测量。该成果于2022年1月24日发表在粒子物理领域国际权威期刊《高能物理杂志》[JHEP 01 (2022) 131]。
2021年12月17日,中国核学会正式发布《中国核学会核领域期刊分级目录(2020)》(以下简称《分级目录》),由原子能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原子能科学技术》入选该目录T1级(最高级),标志着该期刊跻身国际一流期刊方阵,在我国核科技领域的学术权威性得到进一步认可。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2021年12月30日晚,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EAST控制大厅里,正在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再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实现的最长时间高温等离子体运行。
远离稳定线的原子核结构研究发现了大量的奇异现象,如原子核晕的形成、新幻数的产生、新的衰变模式等。质子滴线外的非束缚原子核会自发出射质子到达更稳定的末态;由于核子的对效应,其中偶质子数原子核倾向于同时发射两个质子。近年来,在轻质量区极丰质子的滴线外原子核中,还发现了稀少的三质子和四质子发射现象。这类奇特的衰变模式为研究质子滴线外的新核素提供了强大的谱学手段,揭示出丰富的核结构和核子关联信息。
日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智焕和华辉课题组及合作者在质子滴线外新核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四质子不稳定原子核18Mg,其比自然界稳定存在的最轻的镁同位素少6个中子,通过奇特的四质子发射模式衰变到长寿命的14O末态(图1);实验同时发现18Mg中可能的第一个2+态,为质子滴线附近N = 8幻数的消失提供了新的证据。2021年12月2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