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等离子体物理学 >>> 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光谱学 凝聚态等离子体物理学 非中性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等离子体物理学相关记录493条 . 查询时间(0.776 秒)
近期,智能机械所黄青研究员课题组针对3,3′,4,4′-四氯联苯(PCB77)-一种典型的多氯联苯,应用低温等离子体进行降解处理后发现,气体种类对等离子体降解PCB77效果有重要影响,且不同气体等离子体处理PCB77的活性物种也存在差别。相关成果发表在环境领域类专业期刊。当前,许多国家都存在以多氯联苯(PCBs)为典型代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残留于环境中的PCBs对生...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科研人员在杂草型边界局域模(Grassy ELM)高约束等离子体与辐射偏滤器反馈控制兼容运行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发展了一种新的辐射偏滤器反馈控制方法。通过监测上外偏滤器靶板打击点附近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及反馈控制偏滤器X点附近辐射水平,在EAST装置上实现了Grassy ELM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期间稳定偏滤器部分脱靶与良好等离子体芯部约束性能的兼容,研究成果以“Div...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马新文研究团队联合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及法国科研中心的团队,在高电荷态重离子诱发范德瓦尔斯团簇碎裂实验中,首次发现了重离子隧穿转移形成分子的新机制。该机制丰富了对弱束缚体系反应机制的认识,并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系统微观环境中的化学现象。相关成果于6月12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我校物理学院副教授王丰通过层层筛选,正式加入国际聚变能组织(ITER)项目核心物理模拟研究团队,参与承担ITER项目的集成模拟平台关键建设任务,据悉他是加入该团队的第一位中国人。该任务将弥补我国在磁约束核聚变集成建模方面短板,为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建设提供关键技术,对解决人类能源危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受疫情影响,目前以远程线上工作方式进行联合研究。
离子迁移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即阳离子通过阴离子晶格或金属氧化物晶格的输运过程,深入研究离子迁移机制对开发高性能器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离子迁移通常伴随着电荷和质量转移,非常类似于生物突触系统中的Ca2+的输运,在很多器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锂离子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致变色器件和忆阻器件等。理解离子迁移机制并合理控制离子传输过程将改善提高器件的性能。然而固相离子迁移过程复杂且较难追踪,发展新表征...
化学化工学院任斌教授课题组应Nature出版集团旗下Nature Reviews Physics期刊的邀请,撰写题为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s of plasmon-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综述,于近日在线发表(Nat. Rev. Phys., 2020, DOI: 10.1038/s42254-020-017...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辐射生物医学研究室韩伟团队在低温等离子体肿瘤治疗方面再次取得重要突破,首次报导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可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焦亡(Pyroptosis)。相关论文“Cold Atmospheric Plasma Induces GSDME-Dependent Pyroptotic Signaling Pathway via ROS Generation in Tu...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薄首行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Chemical Reviews》(2018年影响因子54.301)在线发表题为“Classical and Emerging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for Investigation of Ion Transport Mechanisms in Crystalline Fast Ionic C...
太阳风和行星际磁场在驱动地球磁层能量耗散中扮演着决定性角色。当行星际磁场具有南向分量时,太阳风物质和能量就会进入地球磁层,在其中对流,并最终释放到电离层和高层大气中,产生绚丽多彩的极光现象。在磁层中传播的大部分电磁能量由超低频波(Ultra-low Frequency,ULF,0.1 mHz~10 Hz)携带,并能耦合不同的等离子体区域。ULF波在产生准周期性地磁脉动和加速辐射带高能离子方面具有重...
日前,等离子体所在面向稳态托卡马克聚变堆改善高极向比压等离子体约束性能的新途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中国物理快报》上。万宝年研究员团队首次在EAST装置上发现高密度梯度有助于增强高极向比压下的Shafranov致稳效应,进一步改善等离子体能量约束、提高自举电流份额。该工作在EAST实验中通过多种加热方式的组合(每种组合下实现相同的极向比压固化了旋转和Shafranov位移对湍流...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局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皇家学会、英国医学科学院人才项目批准通知,我校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朱振利教授申请的“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单颗粒元素/同位素分析方法联合研发”,获“牛顿高级学者基金”资助,为我校首次获得该类项目资助。
近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科学岛”上的我国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取得重大突破,等离子体中心电力温度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东方超环”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该装置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中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
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态。基于低温等离子体放电的物理/化学气相沉积(PVD/CVD)技术,是目前制备各类先进功能薄膜与防护涂层材料的重要手段。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作为一种新型PVD技术,因其离化率高,且易于实现致密、光滑、大面积均匀的高质量薄膜制备而备受关注。过去几年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碳基薄膜材料技术团队,围绕HiPIMS涂层装备研制、等离子体放电分析、涂层应用验...
虾青素是一种具有着色、抗氧化、保健等多种功能的酮类胡萝卜素,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食品、化妆品、保健、制药等行业。自然界中雨生红球藻是虾青素积累量最高的微藻。目前,虾青素需求不断增大,且价格昂贵,需要通过技术开发提高雨生红球藻生长速率及虾青素产量以满足需求。低温等离子体可以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并引起多种生物学效应。前期,技术生物所黄青研究员课题组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微生物灭菌、食品安全和诱变育种方...
近日,物理学院等离子体团队贺亚峰副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艾保全教授、苏州大学冯岩教授合作,在尘埃等离子体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a dusty plasma ratchet rectification and its reversal” 以河北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在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PRL...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