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发光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发光学相关记录107条 . 查询时间(4.031 秒)
2018年3月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子聚集发光”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启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该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作为总负责人,联合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共同承担,执行时间5年,直接经费1.8亿。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韩克利团队在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该团队首次合成出具有立方相的非铅双钙钛矿Cs2AgBiX6(X=Cl,Br,I)纳米晶,并发现其热载流子具有超快的冷却时间(小于1ps,1ps=10-12s),表明该材料是一种很好的发光材料。
国际权威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近日在线发表了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李振教授课题组在纯有机室温磷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不仅深入研究了纯有机室温磷光的内部机理,而且实现了对这类材料的实际应用。论文题为The influence of the molecular packing on the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
近日,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在新型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相关成果以题为《Strategy of Solution-Processed All-Inorganic Heterostructure for Humidity》的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ACS Nano》(影响因子:13.942)上。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史志锋副教授,通讯作者为李新建教授和单崇新教授,郑州大学为第一单位。该工作得到...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意大利和法国研究团队首次通过实验观察到7个原子宽的石墨烯纳米带的高强度发光现象,强度与碳纳米管制成的发光器件相当,并且可以通过调节电压来改变颜色。这一重大发现有望极大地促进石墨烯光源的发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纳米快报》杂志上。
不怕摔、显示屏可随意弯曲;敏锐跟踪,让癌细胞无处遁形……“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可大大加速这些神奇功能变为现实的过程。17年前,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唐本忠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聚集诱导发光”(AIE)——这项中国人改写光物理课本的发现,开辟了具有原创性和国际引领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全新领域。这一成果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7年11月30日—12月4日,由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主办、我校承办的第九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暨国际论坛在增城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等700多人围绕稀土材料发光理论、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稀土发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与光学农业等,共同探讨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与最新发展趋势。本次研讨会参会人数创历届新高。
207年11月9日下午,复旦大学李富友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指导,并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生物成像与检测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中,李富友介绍了其课题组在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生物成像与检测方面的科研成果。基于目前医用中生物荧光技术存在的问题,他在研究中通过提高靶向性、提高音噪比、提高荧光探测深度三种途径提高成像效果。此外,李富友还在报告中介绍了针对动物活体的上转换发光成...
近年来,发光二极管(LEDs)材料及器件的大量研究使其有望在固态白光照明领域取代传统光源,大幅降低全球照明能耗。现今,白光LED领域的关键研究之一是开发具有白光发射性质的单组份荧光体。只有少数基于(110)晶面的二维钙钛矿结构卤化铅材料表现出独特的本征宽谱白光发射性能,可通过宏观的晶体结构设计调控材料的发光性质,这些性质均不同于传统纳米材料的表面缺陷发光机理。然而,目前这类卤化铅钙钛矿材料的发光量...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重点实验室卢灿忠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类高效的TADF蓝光材料B-oCz和B-oTC。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同时实现了很小的最低单-三重激发态能隙(DEST)和较大的辐射跃迁速率。同时,分子的非辐射跃迁得到有效抑制。其中,B-oTC在薄膜中具有很小的浓度淬灭效应,其纯膜的光致发光效率高达94%,应用溶液加工的方法制备的非掺杂蓝光OLED器件外量子效...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刘胜教授团队在高效率倒装结构发光二极管(LED)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光学领域著名期刊Optics Express(《光学快报》)发表。论文题为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aN-based flip-chip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highly reflective Ag/T...
目前大多数化学发光反应都是“闪光”型光发射,发光在短时间内完成,限制了其在冷光源、分析化学和生物成像等方面的应用。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辉光”型化学发光一直是化学发光领域追求的目标。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崔华教授课题组与马明明教授及南京大学王伟教授合作,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强度和长时间化学发光的水凝胶,其发光在黑暗中肉眼可见,且持续时间长达150小时以上,并提出了新的“辉光”型化学发...
发光变色材料指在受到外界信号如光、电、机械摩擦、挥发性有机物(VOC)等刺激后,发光及颜色发生改变的一种材料。由于这类材料对外界刺激具有独特的感应和识别能力,因此在光电信息转换、环境监控、化学/生物传感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很好的光热稳定性、丰富的激发态能级、易于合成并且其发光能量易于调控等特点,使其成为发光变色材料重要的研究对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