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声学 >>> 物理声学 非线性声学 量子声学 超声学 水声学 应用声学 声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声学相关记录332条 . 查询时间(3.722 秒)
2019年9月21日,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科参与承办的第四届腹部超声规范及新技术临床应用学术大会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于启林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姚军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郝瑞生副秘书长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来自全国各地400余名超声医师齐聚一堂,共享此次学术盛宴。
2019年8月9-1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超声科成功举办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第九届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进展培训班 。
清华大学物理系徐勇、段文晖课题组理论预言了一类受晶格对称性保护的三维拓扑声子态,揭示了声子体系中隐含的赝自旋、赝自旋-轨道耦合及其演生的新奇物理效应,并进一步提出潜在的器件应用与可能的材料实现。相关成果以《具有可操控赝自旋物理的三维拓扑声子态》(“Three-Dimensional Topological States of Phonons with Tunable Pseudospin Phys...
在第十九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颁奖典礼上,北大肿瘤医院陈敏华教授荣获“中华超声杰出贡献奖”。陈敏华教授从事超声诊治四十余年,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创建介入超声诊治亚学科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肝癌早诊、消融治疗、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业绩获得国际高度评价,是国内广大临床医生认可的医学大师。近二十年来她不顾反复发作的房颤、室颤,带领全科夜以继日地研究探讨,不断攀登当代超声医学顶峰并竭力造福千万患者。1987...
最近,我校物科院吴大建教授课题组在聚焦超声涡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最新工作作为封面文章(Featured Article)在自然指数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发表[Appl. Phys. Lett. 115, 083501 (2019)](图1),论文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陈帝超,通讯作者是吴大建教授。声涡旋场具有螺旋形相位分布的波前、携带轨道角动量,并且能够将轨道角动量传递给...
近期,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牛海强等人与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联合提出一种适用于不确知海洋环境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水声被动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声场传播模型生成的上千万个训练样本,对一组50层的深度残差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实现了单水听器对单个声源的远程被动定位。相关研究成果2019年7月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
仰角感知在双耳重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听觉系统对仰角的感知主要依靠双耳接收信号的谱信息。近年来,谱信息对仰角感知的影响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基于头相关传输函数(Head 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HRTF)的音效定位研究表明频谱中的峰值点和谷点是决定声源仰角感知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多数研究只定性讨论谱信息对仰角感知的影响而缺乏定量描述,实际双耳重放系统中的声源仰...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生韩陆超等人提出了一种能够检测不同长度流量的注意力模型,以检测基于流量载荷的恶意流量;同时设计了一种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的流量生成模型,可以从原始数据集生成新的网络流量数据,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并保护用户隐私。相关研究成果6月2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IEEE Acces...
2019年7月30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物理学院祝雪丰教授团队题为《基于超振荡波包的声学超透镜》(Ultrasonic super-oscillation wave-packets with an acoustic meta-lens)的研究论文。团队成员基于人工超构材料结构实现了声学超振荡聚焦效应,并在实验上证实了声学超振荡波束的辐射力操控和微...
窄带有源噪声控制是一种通过发出与初始噪声幅度相同、相位相反的声波从而有效降低低频窄带噪声的控制手段。窄带有源噪声控制算法需要预先获得初始噪声的频率信息,包括频率个数及各个频率值。传统的基于自适应陷波器(adaptive notch filter,ANF)的频率估计方法需要人为设置频率个数,且在信噪比较低时收敛速度慢、频率估计精度低,从而影响了噪声控制系统的性能。为了解决该问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博士生郝怡然与其导师、副研究员盛益强、研究员王劲林等人采用GRU(Encoded Gated Recurrent Unit)的两种变体预处理网络数据包对入侵检测进行了优化,其中E-GRU(Encoded Gated Recurrent Unit)能够获得优于先前方法的准确率和召回率;E-BinGRU(Encoded Binarized Gated...
为了有效解决低SNR环境下的信号重构问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水下航行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王雷欧及其同事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合成技术的多测量向量重构方法(Signal Combining - Compressed Sensing, SC-CS),可在低SNR环境下有效重构信号。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纠缠探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项国勇、柳必恒研究组与德国汉诺威大学的合作者们基于局域不确定关系的违背和局域噪声层析,构造出噪声适应的纠缠目击方法,在光学系统中成功进行了噪声条件下纠缠态的探测。该研究成果于6月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纠缠是实现量子加密、量子计算、量子网络等各种量子信息技术的关键资源,如何有效判定一个态是...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学研究所刘晓峻教授和程营教授课题组在拓扑声子晶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将非厄米性与二阶拓扑声子晶体相结合,得到了能量集中在声子晶体拐角处的角态,并且可以通过改变非厄米强度调节角态能量的衰减或增强,相关研究成果以《Non-Hermitian Sonic Second-Order Topological Insulator》为题于2019年5月15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Phys...
对通信系统而言,信号从发射端经过多个路径抵达接收端的传播现象称为多径效应。多径效应会导致顺序发送的多个调制符号在接收端产生重叠,引起符号间干扰,从而给通信信号检测与符号恢复带来较大的困难。为有效对抗恶劣信道的多径干扰并逼近信道容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海洋声学技术中心博士生李栋与其导师朱敏、武岩波,联合东南大学教授陶俊共同提出了一种基于近似消息传递的信道容量逼近方法,完成了编码、调制、均衡各部分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