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民族史 民族关系史 民族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民族史学相关记录148条 . 查询时间(5.616 秒)
近日,《中国土家族大百科全书》出版发行。
应学校邀请,2022年6月8日下午16:20—18:50,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敏为西北民族大学师生作了题为“从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观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学术讲座。讲座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平台进行。讲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名师讲堂”第七讲,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承办,副院长尹伟先教授主持。
天津市民族宗教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部署会精神,以史为鉴积极推进编纂工作。
自近代以来,史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已有近200年。史学理论作为一种反思,有助于研究者培养自我的历史意识。史学理论以历史学实践中的主体即史家与读者作为反思的对象,也以融入主体之中的经验与结构作为理论探讨的对象。史学理论的价值在于通过训练史家的历史思维模式,从而提升历史研究与阐释的效率。为此,其实现方法除了通过学术史积淀与基于情境的文本分析法之外,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一般经验进行反思性训练,也是史家...
据胡振华先生的研究,“东干族”专指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迁入中亚的陕甘回民和从沙俄回迁至新疆伊犁的部分回民群体。人们通常认为,说“东干语”的人群就是“东干人”。但“东干人”也有特定的内涵,即专指1771年清政府为屯田实边迁徙至新疆的陕甘回民。虽然“东干族”和“东干人”的内涵是不同的,但“东干”称谓新疆本地及外来回民的意思应该是一致的。据林涛的研究,对“东干”的看法有五种:“东甘说”“敦煌说”“潼关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自建党之日起,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走出了一条新生的道路,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新中国像一轮朝日,冉冉升起于世界的东方,各族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开启崭新时代,变化日新月异,“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
冯良的小说《西南边》叙述了大凉山三对“彝汉通婚”男女的“爱情”故事,并试图以此呈现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西南“边地”的历史变迁过程。在这种叙述中,作者既要通过“历史”结构出长篇小说“史诗性”的宏大意义,又试图“发覆”大历史中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两者之间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文章试图对此展开症候性分析,并由此揭示当代作家和知识分子群体在中国社会中的边缘性位置,辨析当代文学“自我”想象模式的限度。
近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7号),兰州大学19个专业获批“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包括民族学本科专业。截至目前,兰州大学共有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19年获批的2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有5个专业在2020年升级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6月15日,GDI智库(广州日报数据与数字化研究院)发布“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1)”,通过科学研究指数、人才培养指数、学科声誉指数和二次评估指数四大一级指标科学评价518所院校的90个学科,艺术类学科不在本次评价范围。“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以构建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中国特色大学评价体系为目标,已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性、公益性、权威性及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大学排行榜,助...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发展阶段,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与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新使命”为主题的中国民族研究社团...
近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1)”,河南大学民族学学科在此次评估中位列全国第41名.
2021年3月20日下午2点,第31期民文沙龙“青年学者谈中国‘三大史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文所”)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活动由民文所三位青年学者玉兰、巴合多来提·木那孜力、央吉卓玛主讲,三位史诗专家斯钦巴图、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诺布旺丹评议,吴刚副研究员主持。本期沙龙以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同步进行,共150余人参与了活动(其中线上130余人)。
日常生活、节日庆典中的正式和非正式民俗叙事通过重构历史记忆的方式切入文化认同的实践逻辑,呈现为一种表层生活形态与深层文化意蕴相重合的独特审美表征。“不聚集”“减少出行”“就地过年”使得民俗节日发生了改变,“云拜年”“云聚会”成为主流的社会风尚。在后疫情时代,民俗节日重新塑造着连接自我—他人、地方—世界的多重关联网络,民俗节日的仪式时序及文化空间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人们依旧能够在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一个成熟的学科,必然要有自己的学术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走过了七十多年不平凡的道路,在民间文学、古代书面(作家)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史编撰等各学科领域,积累了丰硕成果,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文学学科体系,提升了中国文学学科的影响力。不过,以各民族文学共同创造,共同繁荣发展的共同体意识,立足少数民族文学和学术发展的客观历史,挖掘、提炼各民族文学和学术研究的丰富性,展示各民族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被国家民委确定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成为全国31家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之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