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综合观测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276 秒)
淡水是承载中国西北干旱区文明的重要载体。作为敦煌绿洲的母亲河,党河滋养了绵延千年的敦煌文化。2024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敦煌水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严峻,能否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关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地处青藏高原西风区的典型“水塔”单元,供水能力脆弱、对气候变化反馈敏感、冰冻圈要素分布广泛的党河源区(党河出山口水文站-党城湾站的控制流域),是全球变化背景下开...
2022年5月7-12日,粤东上升流区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观测研究站克服疫情和恶劣天气等困难,圆满完成春季航次观测任务。粤东海域处于热带与亚热带的交汇区,直面“三巴”海峡,海洋动力过程错综复杂,夏季沿岸存在风生上升流,冬季则受到闽浙沿岸流的影响。受上升流的影响,粤东沿岸表层海水会出现低温、高盐现象,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的最大浓度分布上移。粤东上升流带来的丰富营养物质促进了著名的台湾浅滩渔场的形成,另外,粤...
青藏高原是全球中低纬度地区多年冻土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大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存在和变化强烈影响着区域乃至全球的水文、生态和气候系统。然而,由于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人类生存条件差、交通极不便利,数据资源非常贫乏,尤其是在极高海拔的多年冻土区,这种状态不仅严重地限制了对于该区域气候、环境和冻土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和理解,也严重限制了适应于该区域遥感反演算法的研发、各类陆面乃至于地球系统模型的改进和...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联合兰州大学、青海省气象局等单位,以青藏工程走廊内的冻土斜坡与赋存于其上(中)或周边的多种冻土工程(青藏铁路、公路、输电与通信塔等)为研究对象,集成水热时空变化和三维变形监测技术、三维建模、综合分析和定量评价,构建了青藏工程走廊冻土斜坡-工程水热与变形综合观测数据集。
2021年7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兰州举办第二次青藏科考“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影响”任务“地气相互作用及其气候效应”专题分队出征暨青藏高原地气间水热交换立体综合观测研究平台启动仪式。
2021年1月18日,记者从云南省气象局获悉,省气象局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云南省综合气象观测接轨国际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建设水平跃上新台阶。这是云南省首个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气象业务工作。
2021年1月14日,我国首套具有长期、定点、智能剖面观测功能的超大型三锚式浮标综合观测平台(简称“三锚平台”)在我国东海海域成功布放,正式加入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东海海洋观测研究站观测阵列。该设施的投入运行结束了我国近海海域缺少长期、定点、实时进行剖面水体观测设施的历史,大大增强了东海站的组网观测能力,提高了观测参数的丰富度,将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作用。
2020年11月7日,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协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鄱阳县气象局,在鄱阳县白沙洲乡安装完成鄱阳湖湖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系统,开始进行为期1年的湖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试验。本次观测试验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鄱阳湖地区近地面层物理过程参数化研究”的资助下开展的,也是江西省首次在鄱阳湖开展湖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试验。
近日,中国气象局墨脱大气水分循环综合观测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正式挂牌,填补了西藏气象野外科学试验空白。2009年11月,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在墨脱县建立了国家气象观测站,并于2019年1月升格为国家气候观象台。目前,除国家气候观象台之外,全县境内还建立了9套无人自动气象站,布设了双偏振雷达、微雨雷达、云雷达、微波辐射温湿廓线仪、天气现象仪、GPS水汽观测仪等综合监测仪器设备。
2018年12月26日至2019年1月16日,我校大气物理学院“空气质量预报研究”团队师生参加了由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和长江大学农学院等联合组织的长江中游重霾区大气污染外场综合观测试验。本次试验是首次在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开展大气环境综合观测实验,涉及湖北襄阳、荆州、咸宁三个观测场地大气边界层污染物与气象要素垂直结构的同步强化观测;同时...
在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中(以下简称九北),声学所水声工程中心副研究员吴玉泉博士担任“九北”考察队声学观测组的组长,首次在北极高纬度地区开展声学综合观测,取得了大量详实的试验数据。吴玉泉博士率队在北纬79度至84度,西经154度至168度区域内开展了为期15天的声学综合观测实验,完成声源定位、中低频声传播、水声通信、极地冰区噪声和混响等多分支海洋声学的交叉观测,总观测时长超过38小时,最长实现17...
在完成对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部和拉萨部的访问交流之后,2016年9月8日到10日,中国科学院国际杰出学者、法国原子能与可再生能源委员会(CEA)Pierre-Simon Laplace研究所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LSCE)Jean Jouzel教授赴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藏东南站”)进行访问和野外科学考察,并与台站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2015年7月28日,2015年第4期《大气环境光学学报》出版发行“多尺度大气气溶胶综合观测实验专辑”,专辑汇集了大气气溶胶天、空、地三维一体综合观测实验中的地基和航空观测技术研究,包括仪器定标、技术原理、数据处理以及不同尺度大气气溶胶观测结果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供广大科研人员参考。
山东人工引发雷电实验 (SHATLE) 自2005年开始, 六年来共成功引发负极性雷电22次, 包含大电流回击过程88次, 实验获取了包括雷电放电通道底部电流、近距离电磁场、 高速摄像等在内的高质量同步观测资料。对36次实测回击电流的统计分析表明, 回击峰值电流的几何平均值为12.1 kA, 最大值为41.6 kA, 最小值为4.4 kA。回击电流波形的半峰值宽度范围在1~68 μs之间, 电流1...
2010年4月30日,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承担的“南海综合观测实验站网络环境建设项目”召开了启动会。科技网负责同志、所项目组同志参加会议。该项目是中科院办公厅部署的互联网络环境建设与服务项目的子项目,也是声学所信息化办公室成立以来首次在院信息化领域中争取到的院层面支持项目。 南海综合观测实验站网络环境建设项目将在北京、海口、海南实验现场三地构建网络化数据传输环境、视频会议环境,为声学所海洋声学科研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