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核结构 核能谱学 低能核反应 中子物理学 裂变物理学 聚变物理学 轻粒子核物理学 重离子核物理学 中高能核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原子核物理学 稀土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056 秒)
研究了奇质子核Lu和Ta同位素链h11/2质子9/2[514]转动带旋称劈裂的系统规律,并与同一核区奇奇核的πh11/2×vi13/2两准粒子转动带低自旋区旋称劈裂规律进行了比较,指出奇质子Lu和Ta核三准粒子带的旋称反转很可能是来源于h11/2准质子和 i13/2准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 采用不同对关联的参数公式对Ce, Gd和Yb稀土区同位素链进行了计算和研究。 理论计算表明: 尽管采用能隙经验参数公式和对力强度经验参数公式在能否表现出原子核的壳结构上有所区别, 但具体计算的其它物理量(如结合能、 双中子分离能等)趋向一致, 都能很好地反映原子核的基态性质。
根据稀土区偶偶核的实验数据进一步探讨了两类核子子壳间的相互交织现象[1]. 着重分析了z=64这一子壳的特征及对中子数和自旋的依赖关系. 并利用Nilsson能级图和n-p互作用的简化计算对上述结果作了解释.
关于偶偶稀土核的形变     偶偶稀土核  形变       2009/7/28
稀土偶偶核的基态形变,理论上已有一些系统计算,实验上也积累了不少数据.本文根据Bohr和Mottelson关于对关联对转动惯量的影响的近似考虑以及转动惯量对于形变的依赖关系,从实验有效转动惯量提取了核的形变值.与理论结果以及从电四极矩提取的形变数值作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Bohr和Mottelson关于对关联效应的近似考虑是合理的.
通过152Sm(19F,4n)167Lu反应观测到167Lu的一个新的转动带.发现其高自旋γ跃迁能量与163Lu和165Lu三轴超形变的十分相近.按基于推转壳模型的总转动位能面计算,167Lu和前人工作中的171Ta[660]1/2转动带被指定为三轴超形变带.讨论了该核区三轴超形变的形成机制.
用处理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分析了稀土区正常变形奇核–偶核全同带的物理机制.这些全同带的奇粒子均处于推转的低j高ΩNilsson轨道.相反,建立在高j闯入轨道上的奇A核转动带的转动惯量,无例外都比相邻偶核基态带的转动惯量大得多.观测到的转动惯量随角频率的变化(带交叉前)可以在粒子数守恒的计算中很好地重现.计算中无自由参数.单极对力强度与Y20四极对力强度由结合能奇偶差与带首转动惯量奇偶差确定.
本文通过用BCS方法对稀土区变形偶-偶核的内禀十六极矩(Q40)随质量数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了对关联对于解释这种变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内禀系中Cooper对的分析表明,角动量为4的核子对(G对)的成份虽然不大,但其对Q40的贡献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采用区分质子和中子的BCS方法,用尽量少的参数计算了整个希土区偶-偶核的十六极矩Q40与四极矩Q20值,部分结果与实验有较好的符合.实验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还表明,同种核子间的四极相互作用强度仅为质子、中子间四极相互作用的五分之一,但对于解释Q40的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用重离子束36Ar和32S轰击缺中子同位素靶92Mo,96Ru和106Cd产生了质子滴线附近的β缓发质子先驱核125Nd,121Ce,128Pm,129Sm,135Gd,137Gd和139Dy.配合氦喷嘴带传输系统用"p-γ"符合方法对它们进行了首次肯定的鉴别.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0.60(15)s,1.1(1)s,1.0(3)s,0.55(10)s,1.1(2)s,2.2(2)s和0.6(2)s...
简要回顾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验研究稀土区β缓发质子衰变的历史. 综合报道了在过去10年内中科院近物所实验研究稀土区近滴线核的β缓发质子衰变的进展, 主要包括首次观测沿奇Z质子滴线的9种新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以及rp-过程中两种等待点核的衰变新数据, 并将这些结果与不同的核模型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最后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初步展望.
用14MeV中子轰击天然镱靶,通过176Yb(n,2p)反应产生了新核素175Er的活性.由于丰中子核175Er衰变γ跃迁有较大的内转换系数,因而伴随其衰变产生了较强子核Tm的特征X射线,因此,本工作借助于X-γ-t,γ-γ-t符合测量技术并结合对反应道的分析,成功地从复杂反应产物中鉴别出稀土新丰中子同位素175Er的活性,并首次建议了该核素的部分衰纲图.
本文叙述了UF_6中14个稀土元素(REE)的中子活化分析。 将UF_6水解液转化为HNO_3介质,采用TBP色层,PMBP萃取,高压阳离子交换色谱以及D_2EHPA色层进行化学分离。方法的灵敏度在3×10~(-10)-2×10~(-12) g之间,回收率在90%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在±20%以内。
制备了稀土永磁材料Ho2Fe9Ga4Al4,居里温度为166K。用粉末中子衍射测定300和50K下样品的晶体结构和磁结构,衍射数据用Rietveld分析程序进行轮廓精修处理,确定替代原子Ga、Al的占位及磁性原子Ho、Fe的原子磁矩的大小和方向。中子衍射表明在50K时,样品显亚铁磁性,有单轴各向异性。
用中子衍射方法研究了 2∶17型稀土铁基化合物Er2 Fe15Mn2 C的晶体结构和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Er2 Fe15Mn2 C为Th2 Ni17型六角结构 ,空间群为P63 /mmc ,居里温度TC=34 9K ,Mn原子在12k、12 j、6g和 4 f四个晶位均发生替代 ,占位数分别为 0 0 39、0 168、0 0 2 2和 0 336。室温下所有磁性原子的磁矩均位于垂直...
本文采用加压阳离子交换法,以α—羟基异丁酸盐溶液作淋洗液,从裂变产物稀土料液中分离钕。进行了多种条件试验,拟订了分离程序。5毫升料液吸附和分离时间总计为140—160分钟,经阳离子交换分离和浓缩,制成适合于质谱分析的样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