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 蒙古族文学 藏族文学 维吾尔族文学 哈萨克族文学 朝鲜族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研究相关记录124条 . 查询时间(0.468 秒)
2011年11月18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研究人员与越南社会科学院到访学者进行了关于史诗搜集、整理与保护工作的座谈。与会的学者包括来自越南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黎鸿李副所长、阮翠鸾研究员、杜兰芳研究员、阮氏芳针副研究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副所长汤晓青、副所长尹虎彬、南方室主任吴晓东、北方室主任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资料中心主任王宪昭、藏文室主任俄日航旦连同南方室...
2011年10月23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专家一行五人到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做学术讲座。我校副校长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出席讲座并与与会专家和学院教师亲切交流。学术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树新教授主持,学院汉语系教师参加了座谈会。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内蒙古赤峰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 不久前在内蒙古自治区召开,近80位学者与专家围绕“民族文学的跨界交流与实践”,发表了各自的见解,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满族诗人佟明光近十年来的创作,语言、思路、抒情习惯、审美观念都有了非常鲜明的变化,他的思想和创作都进入了一种相对自由的阶段,不再接受较为严谨的新格律诗的约束,力图以更为简洁洗练的语言表述、记录和表达个人心灵不与人同的体验。以诗集《北方的太阳》为例。正如该书的序言作者康启昌所指出的,该书其中两辑《阡陌无瑕》和《生命感悟》中已经有了新的艺术创造因素,小视角、小意境中表现了细腻精美的内涵。
研究吉狄马加的创作,是当代诗坛一个不可或缺的课题。认真研究关注这位优秀诗人30年前行的足迹,从他的创作成果和他在诗坛的重要活动,可以看到他走过的三个重要的阶段:凉山及四川时期、北京中国作家协会时期、青海时期;同时肩负的三重角色:杰出彝族诗人、重要的中国诗人、世界性诗人;以及反映出时代的三个重要特征:复兴、开放、对话。
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庚寅年岁末,编著了大型画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要以这部厚重的著作,为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献礼。本书主编、“中心”主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以下简称“文学馆”)馆长特·赛音巴雅尔同志情深意切地邀请笔者为之作序,笔者十分高兴和激动,欣然同意。
“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相对较晚,现在有据可查的是1949年10月出版的《人民文学》创刊号,茅盾先生撰写的《发刊词》中将“开展国内各少数民族的文学运动,使新民主主义的内容与少数民族的文学形式相结合”作为《人民文学》的任务之一明确提出来。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才逐渐清晰。
本文对西藏史籍中的木雅王占卜传说的内容进行了考察,通过与敦煌变文及相关汉文典籍中同类情节的比较,并结合对该故事所隐含的文化观念的分析,可以确认其源于汉族故事。而这一故事在西藏的流传显然得益于唐代以来以敦煌为代表的河西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
日前,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项目《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项目》(简称《北疆项目》 )专家委员会相关专家委员对托娅、李树新教授《北疆项目》课题投标书的认真评审,并提请评审项目领导小组复审、批准,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文学研究中心”托娅、李树新教授策划、主编的《达斡尔族文学研究》系列研究专著获准立项为《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项目》子课题,资助经费总额为8万元。
裕固族文学研究50年述评     裕固族  文学研究  50年  述评       2009/4/8
裕固族是人口较少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学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学术界对裕固族文学缺乏观照,以致其研究进展缓慢。纵观近50年来裕固族文学研究的轨迹,发现裕固族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不同区域的民族文学语言上的文化气质差异、不同民族文学创作的比较、人口较少民族的书面文学发展情况、维汉双语合璧诗歌、清末民初京旗小说研究、20世纪初的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科幻创作……话题的丰富给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带来许多了新鲜和富于原创活力的内容。      区域文学、...
满族文学研究漫笔     民间文化  满族文学       2008/7/9
“满族文学”,在我国文学领域,甚至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领域,都是一个晚近才出现的概念。然而,概念的迟到,并不意味该概念所指代的事物本身也出现很晚。应该说,满族文学实体,是与满族这一民族称谓共起始的,只是人们在一个历史过程中还未习惯将其作为一种民族的整体文学来看待而已。 满族是一个重视发展自身民间文化的民族。历史上长期处于高寒地区的渔猎经济生活之中,他...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之根,民族文化之源,它体现的是各民族的价值观、信仰、理想,是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的重要载体,是凝聚一个民族感情和行动的文化核心点。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交流、融合与创造的重要场...
演讲人:迪姆•罗仪德(Timothy Lloyd)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时间:2008年5月14日(星期三)上午9:30-11:30地点: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大楼11层西段民族文学研究所会议室翻译:刘雪岚博士主办方:中国民俗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民俗论坛联系人:高丙中,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62755448,...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