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43 秒)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组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尺度野外取样,通过多种研究手段,包括胞外酶化学计量、元素阈值比、功能基因丰度和养分添加实验,揭示了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特征。研究人员基于4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显示,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受氮磷共同限制。并且,与冻土层相比,活动层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程度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壤资源化学计量和真菌细菌比是微生物养分限制空间变异的主要驱...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生物炭耦合微生物生物PRB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场地中的应用。
近日,陈晓明教授课题组在锶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面取得最新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4.224, 中科院分区一区TOP期刊)上,题目“Combined forage grass-microbial for remediation of strontium-contaminated...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陈锐科研团队介绍:团队负责人:陈锐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1.秦岭及西北特色生境微生物菌种资源收集保藏研究:筛选并保藏高海拔,耐辐射,耐低温,嗜耐盐碱环境微生物并对其潜在的功能进行了研究。2.开展土壤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相关性关系研究:对石油、化学农药污染土壤及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土壤性质变化展开研究;3.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研究:从本源污染土壤中分离...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燃烧和农业化肥使用等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氮沉降增加。持续的氮输入会显著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作为表征微生物生理代谢的重要指标,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决定着微生物将吸收的碳分配至其生长和呼吸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调控着氮输入背景下的土壤碳固持与分解过程。因此,阐明土壤微生物CUE对氮富集的响应机制是准确预测氮输入背景下土壤碳动态的前提。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氮输入引起的土壤...
羊肚菌(Morchella spp.)是一类珍稀食用和药用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随着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除海南省、台湾省、香港、澳门等地区外,均有栽培,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主要食用菌品种。羊肚菌凭借“投资周期短、劳动强度低、效益明显、种植成功回报率高、种植简单”等特点,成为各地政府进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点扶持的农业特色产业。但近三年,我国羊肚菌主产区,如:...
近日,资环学院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肥团队张瑞福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施用典型根际益生芽孢杆菌SQR9不仅可以独自促进植物生长,其代谢产物还能诱导土著“帮手”微生物—施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的显著富集,并与菌株SQR9共同在植物根际形成稳定的混菌生物膜。合成菌群的代谢建模、代谢组学分析以及功能基因敲除实验证明菌株SQR9能与土著施式假单胞菌代谢互养(Cross-f...
土壤盐碱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植物修复是改良盐碱土壤的重要手段。2021年8月5日,资环所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李凤霞研究员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2021 IF=3.212)发表了“Influence of different phytoremediation on soilm...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潘贤章研究员课题组2017年在该区域采集了36对农田和草地土壤样品,进行了理化分析和高通量测序,同时对区域土地利用历史进行了遥感解译。
地球每年产生大量的植物残体,这些外源有机物质的分解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和伴随的全球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微生物是植物残体降解的主要驱动力,后者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即群落组成和物种间相互作用)和生理(即编码的酶及其生物化学过程和途径)特性。此外,环境条件(例如土壤肥力)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群落来影响植物残体的降解,因此物种的生态生理重要性随环境变化而有所不同。
近日,微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Microbiome》(IF=12.16)在线发表了农业微生物资源团队关于土壤微生物特殊性功能决定群落稳定性的最新研究成果(Specialized metabolic functions of keystone taxa sustain soil microbiome stability)。传统的群落稳定性评价主要基于抵抗力(Resistance)和回复力(Resili...
为筛选适合陇东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植物,选取当地“适生”植物金盏菊(Calendula of icinalis)联合微生物菌剂开展了为期 5 个月 的原位修复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和 PCR⁃DGGE 技术分析了修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等 15 项土壤环境因 子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对金盏菊生态修复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原位修复的进行,①土壤脲酶、多酚氧...
为了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湿地退化过程的响应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 BIOLOG⁃ECO 微平板法对喀斯特高原湿地草 海不同植被演替阶段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代谢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湿地植被演替梯度,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强度逐渐增 加,原生湿地竹叶眼子菜(Comm. Potamogeton malaianu)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最低,碳源代谢类型单一;...
2015年2月3日至5日,由中国土壤学会主办,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二届微生物生态与生物信息技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举行。南京土壤所副所长张甘霖出席会议并代表承办方致辞。来自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28家单位的13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黄巧云,1964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学科评审组专家、湖北省青年科协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土壤学》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主持人和国家教学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与环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