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俄国文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俄国文学 人文学相关记录75条 . 查询时间(0.503 秒)
《重估俄苏文学》(上下卷),共五章,83万字。第一章“精神气质与伟大传统”,系统地考察了俄罗斯文学的批判现实的精神传统、反对庸俗的文化态度、忏悔伦理与精神复活、成熟的功利主义文学精神、充满善意的伦理境界以及塑造美好人物的自觉意识;第二章“文本解读与叙事经验”,通过对普希金的作品、《死魂灵》、奥勃洛莫夫》、《家庭纪事》、《战争与和平》、《怎么办?》以及契诃夫和谢德林小说作品的细读和剖解,分析了俄罗斯...
本书是李正荣教授研究俄罗斯十九世纪文学史的理论著作。俄罗斯文学成就辉煌,其十九世纪文学史代表了一个难以复制的历史高峰期,展示俄罗斯文学对世界文学史的独特贡献。本书采用举要法,在跨文化的视野下,遴选和分析十九世纪俄罗斯经典作家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车别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科夫及其经典作品。作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对这些作家作品讲述数十轮、几度书写,多年心得记录于此,也希望于同行和广大师生切...
传统的俄罗斯文学史是按照“各时期社会文学概况,作家生平、创作道路,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题,以及写作特点”的体例编写。本书并不全面讲述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作家,而是抓住文学形象画廊和作家个性心理的两个新视角,探寻俄罗斯文学的思想意蕴和艺术魅力,为读者提供新启示。
2022年5月26日晚,著名翻译家、俄罗斯文学研究者、首都师范大学燕京讲席教授刘文飞先生受邀为北京大学师生线上主讲“俄罗斯诗歌的历史演进和美学特征”。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俄语系、俄罗斯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共同举办。刘文飞教授本学期被遴选为北大文研院邀访学者,驻访间隙,他精心挑选并翻译了100首最具有代表性的俄语诗歌,这些诗作即将以《俄语名诗100首》为题由商务印书馆...
2022年4月12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北外王佐良讲堂·第125期文学与文化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东院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北京大学的王洪喆老师以“阿列克谢的1984:恰亚诺夫与农业乌托邦的第三条道路”为题作了精彩的演讲。王洪喆老师首先梳理了恰亚诺夫有关农民研究、农民经济史、社会史研究的著作在西方和中国的译介和接受情况。恰亚诺夫是生产组织学派的中坚分子,参与了与古典主义经济...
讲座将讨论普希金被公认为俄罗斯第一位民族诗人这一史实以及与他名字相关的文化象征的发展历程,剖析这一象征的组成部分,分析其语义以及与俄罗斯文化其他象征之间的联系。讲座将重点关注俄罗斯经典作品与白银时代现代主义批评中对普希金形象的重新思考与解读,尝试就“普希金现象对俄罗斯民族文化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给出新的答案。
俄罗斯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誉为俄罗斯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遗产之一,享有“世界文学珍奇”之美誉。“俄罗斯文学”的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它不仅包括苏联前的“俄国文学”,也包括苏联时期俄联邦共和国及各加盟共和国的“苏维埃文学”,更指俄罗斯作为独立国家以来的文学。在我国的很多文献中,亦将现代俄罗斯文学称为“苏俄文学”。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俄罗斯文学犹如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004 年,董晓第一次到俄罗斯访学,首站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上,站在普希金最后一次和朋友喝咖啡的小圆桌旁,他心里有巨大的喜悦和感慨。喜悦源自他对俄罗斯文学从业余阅读到专业研究,跨越二十多年的热爱;感慨是因为,他意识到,这次访学将对他以后的学术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届“俄中文学外交翻译奖”日前在北京颁出,该奖项由俄罗斯出版与大众传媒署翻译研究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共同设立,旨在促进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进一步加强两国文化交流。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在现场致辞中表示,“今天我们的颁奖典礼不仅是两国科学教育文化方面的交往,它也是展现外国文学如何成为外交工作重要工具的一项精彩活动。我们都知道,外交事业包括经济、能源、军事、文化等传统的和新的不...
2020年12月19日,2018—2019年度“俄中文学外交翻译奖”评选结果揭晓。经过中俄双方十余位专家、学者和翻译家的评审, 共有7部俄罗斯文学作品汉译本入围。其中,3部作品分别获得了“俄中文学外交翻译奖”一、二、三等奖。俄语系陈方教授凭借译著《我的孩子们》荣获“俄中文学外交翻译奖”一等奖。
黑龙江大学202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初试考试814俄罗斯文学与国情大纲。
“大型”文学期刊是近年来俄罗斯评论界热议的话题,评论界围绕“危机”、“生存策略”、“互 联网”等关键词充分讨论了“大型”文学期刊的生存境况与未来前景。事实证明,“大型”文学期刊这一元 体裁根植于俄罗斯历史传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只要及时调整生存策略,它完全可以成功化解危机,再 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迅速进入后现代叙事阶段,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魔幻化、碎片化、荒诞化等新奇特性成为当代俄罗斯文学的“主潮”。这种后现代热潮几乎遮蔽了另外一种倾向,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现实主义潜流。在俄罗斯文学界有人称这种现象为“回归”。但笔者的理解是,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一直没有中断,只不过在后现代主义风行时期处于低潮而已。现实主义文学不同于以现代、后现代命名的先锋文学之处,在于它对人的具体...
赵世锋 。系别:俄语语言文学系 。职称:副教授 。最高学位:博士 。研究方向: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俄罗斯历史、俄罗斯教育 。讲授课程:俄罗斯概况、俄语报刊、公共基础俄语。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读书》、《俄罗斯文艺》、《学术月刊》、《国际展望》、《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世界文化》、《中国教育报》、《Россия и К...
李新梅,系别:俄语语言文学系。职称:副教授。最高学位: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文化。讲授课程。本科生:高级俄语(上、中),外贸俄语,俄语泛读(下),俄语泛读(下)。研究生:20世纪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学史及经典作品选读。学术专著。1.《现实与虚幻——维克多·佩列文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艺术图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19.2万字。2.《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文化思潮》,社会科学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