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探测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探测 气候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276 秒)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降水和气温变化对高原及其周边区域的能量水分循环及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有着重要影响。以前的研究工作显示,在冬春两季,中纬度环流和低纬度南支槽前的暖湿气流受高原地形强迫,形成了高原西部和东南部降水的大值中心;年际时间尺度上,ENSO和中纬度大气环流异常是影响上述区域降水异常的主要因子。然而,春季基本气流演变迅速,月平均时间尺度上调控高原降水和气温异常的因子和物理机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020年9月10日,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东亚气候变异动力学”)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0-90天气候变异机理和预测方法研究”)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卫星资料在气候监测和预测中应用”研讨会。来自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部分省级气候中心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气象卫星专家和气候专家及研究生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2019年11月12日,由中国气象学会和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福建省气象局和福建省气象学会联合承办的2019年气候预测技术论坛在福州举办。来自全国各地气候预测业务和科研相关人员共同研讨气候预测机理。论坛特邀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南京大学杨修群教授、复旦大学温之平教授、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李维京、英国气象局Wu Peili教授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究员周自江做报告,他们分别从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可...
2019年11月7日上午,大气所学科评估方向之二——“季风动力学与气候预测”召开评估工作启动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学科方向领衔专家陈文、孙建奇、刘屹岷,骨干成员段晚锁、段安民、黄刚、王林,以及科技处和其他相关人员20余人。
2019年8月6日到8月24日,我院俞鹏飞教授作为“高原大气成分与人类生存环境考察队”的一名科研队员,参加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考察活动。
布和朝鲁,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8年11月17日出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蒙古族 [教育背景]1986-1990: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本科)1990-1993: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获硕士学位)1993-1997: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中高纬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变化研究[研究经历]1997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从事科研工作。2001-2002年,赴德国马...
2018年4月2-3日,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暨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17年度学术年会在南京成功召开。来自国家气候中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各省市气候中心专家代表及联合实验室主要成员等共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学术年会。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杨修群院长主持了大会开幕式,丁一汇院士、吴国雄院士、李崇银院士以及来自中科院大气物...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侯书贵教授课题组,通过东天山地区一支长度为57.6m的浅冰芯(庙儿沟冰芯)(图1)重建了过去200年以来中亚粉尘源区的大气粉尘载荷状况。这是中亚地区迄今为止少有的高分辨率的长时间序列冰芯粉尘记录(图2)。本文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自1810年以来,中亚大气粉尘载荷存在3个低值期(1810-1829,1863-1940,1979-2004)以及2个高值期(1830-1862...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第2代短期气候数值预测系统(IAP-DCP II)1980—1999年共20年的集合回报结果,提出了基于经验正交函数(EOF)和奇异值分解(SVD)的模式误差订正方法,并考察了上述订正方法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预测系统预测性能提高的季节差异及其稳定性,分析了订正方法对不同预报场的适用范围及其可能原因。
雷暴和闪电活动的气候分布是一个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之一, 迄今对中国及周边地区闪电密度分布的实际情况尚缺乏详尽的了解. 基于星载 OTD (1995.4~2000.3)和 LIS (1997.12~2003.3)共8 a观测的闪电资料分析, 给出了这一地区0.5°×0.5°网格点的闪电密度分布, 仔细分析发现: (ⅰ) 喜马拉雅山系南北两侧平均闪电密度的比值达到10倍, 而中国陆地东部和西部平均闪电...
近几十年来,全球和我国大部分区域的地面太阳辐射都经历了一个从减少到增加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地球“变暗”到“变亮”;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总云量的变化无法完全解释,而气溶胶的变化则有可能在某些地区(包括中国)起着重要作用;地面太阳辐射的这种变化会产生重要的气候效应,在“变亮”的过程中有可能使温室气体的增暖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从以上3个方面,对近几年国内外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所得到的最...
冰山消融成为全球变暖的重要标志,但是英国科学家发现,冰山中含有丰富的铁质颗粒,冰山消融,铁质颗粒被释放进海洋,从而促进海藻的生长,大量的海藻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它沉淀在深海里,这种过程可以延缓或者阻止全球变暖。
为满足新形势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内政外交的需求,2008年12月28日由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牵头组织的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编写工作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目前,《评估报告》已完成了前期组织准备工作,并成立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编写专家组。
2006年11月16日,第九届“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探测与过程”并“大气辐射”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召开,国内数十位知名的气候专家和环境专家,对目前气候与环境监测与过程研究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针对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如何开展气候与环境监测进行了详细讨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