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水文学 >>> 水文物理学 水文化学 水文地理学 水文气象学 水文测量 水文图学 湖沼学 河流学与河口水文学 水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水文学 气候相关记录77条 . 查询时间(0.137 秒)
2021年3月5日至6日,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甘肃兰州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教授董文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马耀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副院长康世昌研究员,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研究院等单位的...
高寒山区多是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加之陡峻地形与狭窄排泄通道的空间条件限制,大规模泥石流往往堵江形成灾害链,在更大时间和空间范围成灾,易造成巨大损失。在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的影响下,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带局地水文条件改变,更易造成松散土体(冰碛物)破坏和冰湖溃决,尤其是特大泥石流灾害链造成的威胁更为严重。为此,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邹强研究员、崔鹏研究员等围绕气候变化条件下区域泥石流堵江...
钙华沉积被认为是重建古气候与古水文事件的重要信息载体之一,尤其对于高山峡谷区沉积物保存困难的地区。如何提取钙华沉积记录的环境代用指标并构可靠的年代序列,进而建立连续沉积与环境序列,成为揭示其区域古气候、古环境变化过程与规律的关键性难题。
2020年12月25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与气候分会/水文与气象分会2020联合学术年会暨第四届热带海洋动力过程及其气候效应学术研讨会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在青岛召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海洋与气候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王凡研究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秘书长、中国海洋大学兰健教授,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王东晓教授,香...
随着气候与生态问题的不断涌现,气候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传统方法逐渐难以满足深入研究的需要.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针对湖泊沉积物的DNA分析逐渐被引入相关研究中,有效弥补了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为研究者提供了理解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生态系统响应的新视角.湖泊沉积物中的DNA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群落演变信息,不仅是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历史的有力工具,更有助于研究生态系统的长...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研究员团队对天山区域的两大典型支流——托什干河(上游冰川比例为3.66%)、库玛拉克河(上游冰川比例为16.34%)流域的冰川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在1979-2015年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统计学方法和最大熵原理重建了近40年上游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并通过敏感性模型反映了径流对不同季节积雪面积和雪深变化的敏感...
中国东部季风区过去千年降水变化特征已有大量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但多数研究集中在中国北方和中部地区,南方地区重建记录相对较少.本文对浙江雁荡山雁湖沉积物的总有机碳、色度和粒度等多指标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小冰期以来研究区域的降水变化,结果显示:1)1400—1600 AD,湖区集水发育,研究区气候偏湿润;2)1600—1650 AD,降水量减少,气候偏干旱;3)1650—1750 AD,气候偏湿润;4)...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姚檀栋院士团队张国庆副研究员及合作者通过对青藏高原湖泊遥感监测、野外观测和模型模拟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系统地总结了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的时间演变规律、空间格局和驱动机制。结论主要归纳为:1. 湖泊面积、水位和水量变化自1970年代到1990年代中期略有下降,随后呈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2. 空间格局表现为中北部湖泊整体增长、南部湖泊减少,同时大部分中北部湖水降温、南部...
气候变暖导致潜在蒸发量增加,但实际蒸发量取决于水分可获得性。已有的地球系统模式虽考虑了土壤含水量,但对土壤水与地下水之间联系简化处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东西部水量平衡的气候态界限(即西经100度)逐渐向东偏移,温度与植被生产力关系也变弱。这种趋势与水量限制相一致。但未来温度与水分可获得性控制生态系统功能的程度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定量化确定地下水在气候变暖条件下的角色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目前大尺...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湖沼实验室、“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蓝江湖联合天津大学教授徐海和泰国朱拉隆功大学Sakonvan Chawchai等研究人员,通过天山深水湖泊——赛里木湖钻孔岩芯,基于210Pb、137Cs和AMS14C等多种年代学研究,利用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δ18Ocarb和δ13Ccarb)重建该地区晚全新世(全新世是最年轻的地质年代,从11700年前开始至今)水文...
中亚是全球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其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长期以来,中纬西风环流被认为是影响该地区水文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但由于器测记录时间较短且空间分布不均,对该地区气候变化细节的认识不足,尤其是中纬西风环流南-北摆动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湖沼实验室、“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心蓝江湖副研究员联合天津大学徐海教授和泰国朱拉隆...
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主要依赖于高山冰雪融水且对气候变化敏感。沈彦军研究员在综述大量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历史和未来新疆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冰冻圈水文过程变化进行了时空分析;综述论文以“Review of historical and projected future climatic and hydrological changes in mountainou...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