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大气科学 评估相关记录217条 . 查询时间(0.248 秒)
日前,北京大学李本纲研究组首次全面评估了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及其时间变化趋势。研究对目前已知的10种气候胁迫因子模拟分析结果(1750~2010年)表明,中国排放对全球辐射强迫的相对贡献为10%±4%,远低于中国近年来人为活动排放的全球占比。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
中国是农业人口多、农作物种植面积大、气象灾害频发且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已对中国农业及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汤秋鸿研究小组通过构建多气候模式-多影响模型的环境风险评估框架,基于IPCC AR5的气候模拟数据,评估了气候变化下中国粮食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迁移的风险。
2016年1月23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登陆台风精细结构的观测、预报与影响评估”项目2015年度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首先由各个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各课题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未来工作计划向大会作了年度总结报告。在听取了各课题组的报告后,咨询专家组针对项目实施的细节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中国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彭以祺巡视员充分肯定了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勉励各课题组认真做好后面...
检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年代尺度气候变化机理及影响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天保和博士李春香等基于观测资料和CMIP5多模式历史试验以及单因子外强迫气候归因试验结果开展了系列工作。他们首先评估了CMIP5多模式结果对于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分析了温室气体、气溶胶、土地利用...
《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于2015年11月20日在京发布。“报告”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牵头,会同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保部、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16部门共同完成,全国有500多名科学家参与其中。“报告”全面、系统汇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有关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研究成果,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科学界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研...
《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从气候、水体、生态系统、陆表环境、人类活动影响和灾害风险六个方面综合评估了西藏高原从过去2000年到未来100年的环境变化: 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的突出特征是变暖和变湿,预估在2050年和2100年前后仍以变暖和变湿为主要特征;西藏高原的水循环过程正在加强,表现为冰川后退、湖泊扩张、积雪减少、径流增加等,这是水体对气候变暖和变湿的响应,预估在近期的2050年和远期的2...
2015年11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家评审会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等单位的12位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办以及大气科学学科6个培养单位(大气...
高分辨率降水资料对水文建模和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传统降水主要通过实地安置雨量计的方法来测定,然而,受到经济和技术的制约,难以表征区域尺度降雨分布(雨场,rain field),特别在偏远地区,雨量计分布更加稀疏。随着近10多年来遥感技术的发展,降雨卫星遥感为区域降水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迄今为止,已经有10余种卫星遥感降雨产品,其中TRMM被认为是最可靠的产品之一。然而,降雨的遥感监测受到多种因素的...
2015年3月30日,《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专家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对《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系列成果进行最后审议并对下一阶段工作做出安排。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参事、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等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陈传宏司长、评估报告编写专家组领衔专家和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有关司局同志及编写工作办公室相关人员共计近50人...
石油是经济的“血液”。透过全球经济系统,近乎腰斩的油价(并非由于全球经济萧条)正在改变全球的“格局”。正因为如此,欧美的顶级智库,正在围绕油价下跌与全球格局演变进行系统研究,为全球格局变化下的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提供智力支持。聚焦油价与气候政策的关系,王强博士在评估油价下跌对气候政策的影响方面,取得初步进展。一方面,油价下跌,刺激化石能源消费;既不利于新能源的发展,也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因此...
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多波段多大气成分主被动综合探测系统”(Atmospheric Profiling Synthetic Observation System)APSOS项目中期评估会议于2015年1月15-16日在湖北武汉召开。基金委刘丛强副主任、地学部柴育成副主任、刘羽处长、张朝林处长、刘哲项目主任、基金委计划局谢焕瑛处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南京大学谈哲敏教授、中国...
年代际气候预测的困难之一与气候系统多年代际变率(MDV,即20年以上的准周期波动)有关。现行海气耦合模式对气候系统MDV的模拟还十分欠缺,因此利用预报技巧较高的海温场异常信息来强迫大气模式进行区域气候预测的所谓“两步法”,是学界尝试发展的一种替代方法。然而,即使知道了海温异常,其在多大程度上能主导大陆气候的多年代际变化,尚缺乏系统的定量评估
2015年1月19日至20日,在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和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的协助下,北京清华大学召开了一场由各国科学家和专家参与的研讨会,讨论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以及如何缓解这些风险。此次研讨会由一系列别具特色的主题研讨组成。在北京研讨会结束后,美国哈佛大学还将举办一次类似的研讨会,随后印度和英国也将举办相关活动。
第二十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0)于2014年12月6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会议期间举办了“中国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主题边会,就报告的主要结论进行了介绍。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孙成永参赞,中国气象局科技司高云副司长,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专家组组长刘燕华国务参事,评估报告各卷领衔专家周大地研究员等共计40余人出席了边...
当地时间2014年12月6日,中国“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报告显示,到本世纪末,气温最高或将上升5摄氏度,海平面比上世纪高出约半米,极端天气将频繁出现,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报告编撰协调人刘燕华说:“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中国在世界背景下气候变化的特殊情况。在过去一段时间,全国平均气温的升温速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