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人口学 >>> 人口经济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口经济学 劳动力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0.136 秒)
文章采用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二元视角考察了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变动规律。研究发现,在时间维度上,城市化对提升劳动力市场效率随时间的推移显现结构红利效应且呈增强态势,城市化加强了产业结构变迁的生产率增长效应,二者形成了促进劳动力市场效率的“协同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城市化有显著的扩散效应,能带动邻近地区劳动力市场效率提升,不过随时间...
文章利用全国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中国城镇劳动力的延迟退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劳动力理想退休年龄的均值为54.88岁,低于法定退休年龄,总体呈略微提前退休的倾向;(2)劳动力延迟退休意愿普遍不高,具有延迟退休意愿的比例仅为15%左右,其中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白领”和中等收入群体为典型特征的中产阶层延迟退休意愿最低;(3)男性65岁和女性60岁是当前各自意愿延迟退休年龄的上...
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行业间工资差异引致的内在劳动力流动,以及在实现均衡工资状态下劳动力流动对行业结构和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各行业间存在的工资差异会导致行业劳动力的内在流动。在行业实现均衡工资的情况下,信息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水电煤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一直处于劳动力流入状态,而农林牧渔业、纺织服装皮毛行业、批发零售业、食品饮料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则多表现出劳动力流出状态...
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较大差距,不利于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劳动力作为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分析其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建模原理与参数估计方法,运用GAMS程序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促进了京津冀经济增长,...
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新疆区域经济差距突出表现在北疆和南疆内部差距过大? 这成为制约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引入新古典增长模型对比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新疆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 结果显示? 考虑劳动力流动因素后的模型显著性较不考虑劳动力流动因素的模型显著性得到明显提升? 劳动力流动抑制了新疆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趋势? 但是新疆劳动力流动对不同经济发...
文章使用2012年广东省用工企业调查数据,在Fraction Logit模型的基础上,区分普工短缺和技工短缺,尝试从劳动力需求视角分析劳动力短缺的成因。结果显示,雇佣条件与劳动力短缺显著负相关,雇佣条件越好,企业劳动力短缺发生率越低;不同类型企业劳动力短缺程度存在差异。制造业面临的普工和技工短缺比服务业严重,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资本密集型企业面临更严重的普工短缺,但技工短缺程度相对较低;新生代农民工比...
我国正在经历老龄化逐步加速的过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仅是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和比重的增大,而且意味着其它年龄组人口的相应变化,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的规模和比重都将会随着老龄化发展而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从而对社会经济发生更为深刻和直接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联合国人口基金最新预测结果,结合其他相应的数据,分析了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可能的影响。研究发现: 老龄化虽然将会引起劳动年...
针对我国劳动力的减少, 运用GTAP 模型模拟分析了劳动力减少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发现劳动力减少会降低我国福利水平、GDP 和居民收入, 带来劳动力价格的升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价格升高、产出和出口减少。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发现, 当非技术劳动力减少5%时, 技术劳动力增加15?? 4%, 能有效应对劳动力减少的不利影响, 且劳动力质量的这种提升会带来非技术劳动力价格的升高, 非技术劳...
通过构建劳动力转移波动冲击宏观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探讨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内在机理及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 建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能够较好地解释实际经济特征, 劳动力转移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较其他冲击具有长期性,对产出、消费、投资和资本存量具有长期正向效应, 对就业、物价、工资收入和生产成本具有长期负向效应。技术进步、政府支出和劳动力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与已有研究较为...
文章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分析了过去二十余年乡城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教育的选择性及其变化。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乡城流动对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此后,随着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乡城流动对教育的选择性开始下降。21世纪以来,各学历劳动力的乡城流动概率普遍提高,他们加入流动队伍的时间总体上提早,乡城流动对教育的选择性进一步降低。目前乡城劳动力流动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短期内转移劳动力数量的维持或增...
文章以美国“当代人口调查(CPS)”数据为依托,通过分析近50年来美国黑人、白人劳动力群体在教育水平和职业结构上的变迁状况,探讨了美国“肯定性行动”政策变迁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964-2011年,黑人、白人群体的整体结构性差异显著缩小,证明政策的变迁具有合理性。然而,政策变迁之后,两群体在教育水平和职业层级的高层上的差距呈现出固化状态。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各民族的结构性差异,结果发现,近年来虽然...
中国农村地区家庭禀赋对个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学术界予以更多的关注。为了考察外生性的家庭禀赋对劳动力就业流动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新生代外出务工劳动力和户主子女的回流决策两个计量模型来进行经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迁移选择是综合考虑家庭禀赋状况的理性决策,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外出劳动力。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会阻碍家庭外出务工成员的回流。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概率起初随着家庭人力资本和家庭...
文章在充分考虑中国发展特征和人口老龄化特殊性的基础上,从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及经济活动人口比重变化4个方面分析了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从长期看,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供给下降趋势不可逆转,但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会弱化或延缓这一趋势,预计2027年中国真实劳动力供给才会出现明显的"拐点",滞后于以劳动力数量衡量的名义劳动力供给下降起始期12年。
借鉴模糊多目标决策理论,构建信息无偏和信息有偏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迁移选择决策的模糊多目标模型,并利用河北省问卷调查数据,选取相关指标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得出,面对多种迁移选择,无论是信息无偏还是信息有偏,受外出务工收入水平、家庭环境、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县外市内迁移成为劳动者最满意的选择。从实地调查情况看,劳动者以本县内迁移为主,占调查样本总数的39.32%。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与农村劳动...
关于流动人口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问题,过去已有大量文献,但研究重点是农民工。这里把外来市民纳入观察视野,利用2008年"迁移和流动劳动力与中国大城市发展"调查数据,分析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险参与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发现:在工资收入上,不同户籍身份劳动者之间没有净差异;在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与上,本市居民、外来市民和农民工参与的可能性依次递减。这意味着,工资收入已经基本上由劳动力市场决定,而社会保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