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性科学 肿瘤学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 生物医学工程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医学 菌群相关记录176条 . 查询时间(0.087 秒)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的构成及其与行为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30名ASD儿童为ASD组,20名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统计两组相关基本信息。对两组儿童粪便样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进行测序,并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估ASD儿童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SD儿童肠道菌群与行为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分析早产认知障碍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特征,探讨肠道菌群改变与早产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给孕16~17 d Sprague-Dawley大鼠连续2 d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认知障碍模型,以腹腔注射PBS为对照。孕21 d行剖宫术,将早产大鼠随机分配给代母鼠喂养。于生后30 d利用Morris水迷宫中的定位航行实验对早产大鼠进行认知评估,并分为早产认知障碍组(n=21)与正常对照组(n=10)。采用...
日前,国际学术杂志Gut 刊发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题为Tracing the accumulation of in vivo human oral microbiota elucidates microbial community dynamics at the gateway to the GI tract 的短文。这是该团队继2018年5月在此杂志上发表孕期健康塑造新生...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马雄教授研究团队在消化领域权威期刊《胃肠道》在线发表了题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揭示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NEC)是常见的新生儿肠道炎症性疾病之一,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其致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随着对NEC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EC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紊乱有密切关系。本文对近年来研究新生儿肠道菌群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NEC的预防及治疗...
肠道菌群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其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已在基因、分子层面进行了揭示。中医典籍无关于“肠道菌群”的记载,其功能的论述散见于脾的相关章节。笔者通过多年临证探索,提出针对糖尿病治疗的助脾散精法,并发现助脾散精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联系,对于糖尿病治疗有其实际的临床意义。
初步探索尸体肠道菌群的时序性变化用于死亡时间推断。 方法 利用棉签擦拭颈椎脱臼处死大鼠肠道取样,通过提取肠道菌群DNA,选取16S rRNA V3区通用引物进行PCR,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对得到的图谱进行组间菌群多样性与相似性分析,并对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切下的条带进行纯化、PCR、测序后获得各组厚壁菌门的主要菌群所占百分比。 结果 处死后大鼠第1~30天的菌群多样性呈现减少趋势(P<0...
探讨示指菌群和接触物(手机触摸屏、个人办公桌桌面)表面菌群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 采集10名志愿者的示指、手机触摸屏、个人办公桌桌面的菌群,通过宏基因组PCR扩增技术建立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PCR指纹图谱。 结果 7名志愿者的示指与手机触摸屏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对应吻合,且各志愿者...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胃肠道疾病,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前,FC的治疗仍依赖于传统方法,如泻剂通便治疗和外科治疗等,但效果欠佳,可对患者肠道自身功能造成破坏。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FC的密切关系逐渐被阐明。FC患者肠道菌群组成较健康人有显著差异,且肠道菌群紊乱参与FC的发生、发展,因此,益生菌、益生元及粪菌移植等微生态治疗逐渐应用于FC的治疗,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
肠道菌群在肠道与大脑间的相互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影响肠上皮屏障和肠道神经免疫系统,还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参与维持脑内稳态。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运动系统,也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前驱性非运动症状。其病理标志物——α突触核蛋白可能以朊蛋白样的方式从肠道扩散到大脑,表明肠道参与PD的病理过程。PD患者的肠道菌群表现出显著的变化特征,说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影响PD的进展,但...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但自闭症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为人知。南京医科大学团队近日发现,果蝇若缺失一类蛋白,会影响肠道菌群平衡,进而出现类似自闭的症状,为人类从消化与免疫系统探索自闭症病因提供了新的视角。
探讨含益生菌肠内营养干预对危重脑出血术后肠道菌群和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86例危重脑出血术后患者在简单的常规基础上留置胃管行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评估变量干预前,干预2周后营养状态[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引起菌群分布情况(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状况[肿瘤坏死因子...
肠道菌群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被遗忘的器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如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症及抑郁症等。"心与小肠相表里"是中医经典理论之一,通过阐述其理论内容及与肠道菌群间的关系,探讨肠道菌群对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影响,并对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治疗相关疾病的潜在价值进行展望。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用来描述胃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复杂网络关系的“脑-肠”轴应运而生。它是基于肠道菌群的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双向信息调节通路,在人体健康和疾病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郁症是区别于简单情绪障碍的一种持续时间长并且反复发作的慢性精神疾病。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脑-肠”轴对宿主的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该文基于肠道菌群综述了抑郁...
探讨黄连-乌梅药对与消癌解毒方水煎液中部分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差异,并比较药对与全方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Extend-C18(100 mm×2.1 mm,1.8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35 ℃,进样量2 μL;离子化模式为电喷雾离子化(ESI),以正离子模式检测,开展方法学验证和含量测定研究。按照给药不同将小鼠分为正常...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