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京津冀相关记录55条 . 查询时间(0.377 秒)
2023年11月17日,第十届京津冀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论坛在线举行。来自南开大学、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农学院等共200余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与会。研讨会上,共邀请四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报告,随后,七位研究生代表围绕植物稳态机制、衰老机制、诱导性基因载体、细胞自噬等内容作了学术报告,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参会专家针对研...
2023年12月31日,第九届京津冀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论坛在线举行。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农学院等共150余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与会。研讨会上,共邀请3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报告,随后,8位研究生代表围绕植物光合作用机理、基因调控、细胞自噬等内容作了学术报告,并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针对研究生们的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二次无机气溶胶(SIA)是其关键组分(PM2.5中占比经常高达50%以上),因此,研究NH3、NOx、SO2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协同控制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作用将有助于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2021年11月27日,第八届京津冀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论坛在线举行。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农学院等共170余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与会。研讨会上,共邀请4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报告,随后,8位研究生代表围绕植物生态、基因调控、蛋白周转作用等内容作了学术报告,并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针对研究生们的报告提出宝贵意见。据悉,本届研究生论坛由天津市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主办,南...
2021年11月27日,第八届京津冀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论坛在线举行。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农学院等共170余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与会。研讨会上,共邀请4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报告,随后,8位研究生代表围绕植物生态、基因调控、蛋白周转作用等内容作了学术报告,并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针对研究生们的报告提出宝贵意见。据悉,本届研究生论坛由天津市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主办,南...
光解速率是体现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特征的关键参数,是不同污染物相互作用的枢纽。NO2的光解速率是对流层臭氧形成关键影响因子之一。然而光解速率与气溶胶相互作用及光解速率对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生成贡献的问题仍缺乏深入研究。
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肺炎感染迅速蔓延至湖北省及全国其他地区。在2020年春节期间,各类公共活动被取消,各地居民都尽量居家不外出,人类和工业活动减少到基本或最低水平。但在此期间,华北平原发生了严重的雾霾事件。那么造成华北地区严重雾霾事件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气象条件和排放源减少分别有什么影响?基于此背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美根研究员课题组使用WRF-Chem...
京津冀城市群受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和不良扩散天气条件的影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与污染治理一直备受关注。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到2017年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平均下降25%左右。秋冬季燃煤排放的有效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2016年2月国家环保部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中提出将京昆高速以东,荣乌高速以北,天津、保定、廊坊市与北京接壤的...
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具有区域性和爆发性的特征,区域输送在重污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掌握不同气溶胶输送的时空尺度、 区分二次气溶胶本身及其前体物输送的影响是了解京津冀区域污染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可为合理制定管控措施提供科学支持。
2020年11月1-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京津冀超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性研究”项目年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单位的特邀专家和项目组骨干出席了会议。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昨天(14日)开始再次出现污染过程,专家解释,本轮污染过程成因比较复杂,后天起将伴随降雨过程逐步结束。
二次有机碳气溶胶(SOA)的化学反应机制是大气化学研究的前沿和难点。目前大气化学模式通常明显低估SOA浓度,除了与其前体物排放源的不确定性有关,其化学机制认识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在中国东部霾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前体物和化学途径对SOA的影响机制及相对贡献仍不清楚。
基于RCP4.5(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5个全球模式模拟结果的降尺度数据,及SSP2社会经济路径下的GDP和人口密度数据,对21世纪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和河北的统称)未来2021—2040年(近期)、2046—2065年(中期)、2080—2099年(末期)的高温GDP和人口暴露度进行多模式集合预估。
2020年5月25日,《自然-地球科学》(Nature-Geoscience)在线发表了我院丁爱军与符淙斌研究团队题为“Amplified transboundary transport of haze by aerosol–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in China”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作为期刊主页条幅亮点推荐。该项工作揭示了我国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秋冬季的重霾污染...
2020年4月23日至24日,大气所承担的“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京津冀大气环境与物理化学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项目接受中科院基本建设项目专项督导,此次督导分为视频会议和现场督导两个阶段。4月23日举行了会议,院条财局副局长高军、总工程师袁伟以及院基建局原局长孔繁文等督导组专家,大气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周天军,党委书记、副所长陆日宇,项目首席科学家王自发,项目基建、工艺、财务、档案等有关负责同志,以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