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科学总论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科学总论 进展相关记录131条 . 查询时间(1.311 秒)
2024年3月4日,精密测量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及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发展了SKKKP B焦点延伸震相探测核幔边界超低速区的新方法,揭示了全球核幔边界大尺度高速异常区域内存在中小尺度超低速区,为超低速区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相关研究成果3月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
近日,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胡斯勒图研究员等在美国气象学会的BAM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new benchmark for surface radiation products ove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retrieved from the Himawari-8/AHI next-generation geostationary satellite”的论...
2021年12月7日,地球观测组织全球农业监测旗舰计划(GEOGLAM)驻日内瓦秘书处组织召开首次GEOGLAM代表项目进展研讨会。GEOGLAM秘书处执行主任Ian Jarvis主持会议。
2021年12月7日,地球观测组织全球农业监测旗舰计划(GEOGLAM)驻日内瓦秘书处组织召开首次GEOGLAM代表项目进展研讨会。GEOGLAM秘书处执行主任Ian Jarvis主持会议。CropWatch4GEOGLAM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GEOGLAM框架下的先进农情遥感监测方法研究”(No.2019YFE0126900)的简称。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空...
《地球科学进展》(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刊物。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卫东研究员团队选取了典型的俯冲带超钾质岩石开展了钾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超钾质岩石具有重于亏损地幔的钾同位素组成,并且与流体活动指标具有正相关,表明超钾质岩石的源区存在具有重钾同位素组成流体的加入,有效证实了板片分异流体具有重钾同位素组成。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Lithos上。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沈芳、博士生刘佑生、博士后杨易,以渐变圆柱壳(GCS)模型为基础,建立一种新的三维CME磁绳模型,在三维MHD背景下对新的CME磁绳模型的初始几何参数和物理设定对于不同位置处行星际空间模拟结果的影响开展了细致的参数研究。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鼎湖山站王琛博士与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合作,量化并降低了数值模型在陆—气耦合模拟中的不确定性。
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岩石风化地层夹杂孤石及软弱结构面发育,形成的残积土具有易扰动性、遇水软化、崩解等不良地质特性。目前工程中常采用爆破的方式处理孤石,爆破产生的应力波与冲击荷载会对周围残积土产生强烈扰动,设计中如果仍沿用勘察得到的力学性质指标而未考虑冲击荷载引起的土体强度衰减,会对隧道的安全与稳定性产生较大隐患。因此,开展地铁线路中爆破冲击荷载对土体扰动及其力学响应研究十分必要。
近日,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师生在夜光遥感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在《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Remote Sensing》、《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国际主流期刊发表。
大气和海洋是复杂的非线性混沌系统,任何的小扰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导致预报对真实状态的巨大偏离。“可预报性”在大气的预报研究中提出,已在天气和气候领域针对物理量(温度等)和特定的天气气候事件(台风、ENSO等)开展了研究;针对海洋,特别是海洋中重要运动形式的中尺度的可预报性研究则较少。
甲烷气体与液态水接触是一个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的郭光军研究员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张正财副研究员合作,针对甲烷水合物成核问题撰写了一篇评论,简要回顾了过去30年来人们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及最新进展,提出了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金属硫化物矿物是自然界常见的矿物种类之一,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受其自身结构的影响,自然条件下金属硫化物矿物极易发生风化作用,释放出重金属离子并产生酸性废水,造成周边环境重金属和酸性排水污染。随着金属硫化物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剧,由金属硫化物矿物风化引起的场地土壤、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上述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研究领域科学家的重视。
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徐永生团队在海面三维高度变化的同步观测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继2020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宽刈幅干涉高度计海上定标之后,近期,该团队又首次实现了海洋宽刈幅干涉测高数据的实际应用。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深部地球物理学科组博士研究生黎雨晗、副研究员黄海波、研究员丘学林联合德国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GEOMAR)教授Ingo Grevemeyer,通过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BS)探测和深部地壳结构模拟,在中沙地块的伸展-海底扩张过程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