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信息技术 >>> 光通信器件与系统技术 光电成像技术 显示技术 光存储与记录 全息技术和三维成像 光计算 自适应光学 光电信息处理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信息技术 激光相关记录118条 . 查询时间(0.298 秒)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一种实现单像素激光雷达纵向超分辨率成像的方法
新型对地观测激光三维成像技术研究。
光子计数激光三维成像雷达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022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与上海理工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合作在液晶光学相控器件(LCPD)激光辐照效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了有效预判LCPD在连续激光加载下性能退化和失效的方法,为LCPD在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Optical Materials和 Optik。
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技术专有性强、工艺复杂度高,至今仍是技术壁垒高、行业垄断性强的高技术领域。我国在光通信模块和系统领域逐渐走在世界前沿,但在高性能光芯片领域,依然主要依赖进口。半导体所王圩院士团队长期致力于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研发,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团队在我国率先研制出1.3微米/1.5微米波段激光器和应变量子阱动态单模DFB激光器,使半导体所成为我国通信波段半导体激光器及集成器件的核心...
为规范和加强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推进中心高质量发展,2022年3月22日,中心线上组织召开了技术委员会年会暨发展研讨会。
相比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液晶、LED等显示技术,激光显示具有全色域、高亮度等颠覆性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核心。通过对红绿蓝三基色激光进行投影的方式,激光显示已经在影院实现了应用,然而可用于手机、电脑等设备的平板激光显示尚未实现,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稳定可靠的自发射激光显示面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光化学重点实验室赵永生研究员课题组科研人员近年...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杜学敏研究员团队实现激光程控形状记忆光子晶体的无墨彩写与复印:利用激光即可在光子晶体智能材料上实现无墨彩色直写和复印功能,有望拓展光子晶体在信息存储等领域应用,相关研究结果以"Inkless Multi-color writing and copying of laser-programmable photonic crystals"为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微纳光电子功能材料实验室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提出一种基于透明胶带的激光诱导荧光漂白实现超大容量光存储的新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于3月12日在线发表于《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
分析了常用的收发同路的BRDF函数模型,引入实折射率的函数描述介质特性进一步简化SUN模型,在传统的BRDF测试系统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析的收发同路BRDF分析方法,采用激光主动成像实验系统照明目标样品板并成像,通过改变目标板与成像系统之间的夹角获得不同角度目标图像,进而利用图像灰度信息计算目标的BRDF值,最终得出BRDF曲线。针对不同材质进行了实验测量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镜面反射目标...
近日,应对我国对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纳秒激光器的迫切应用需求,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杨平、董理治课题组,在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等的支持下,研制了混合式自适应光学净化系统,并应用于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的板条激光系统中,实现了近衍射极限的光束质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pplied Optics、Optics Letters、Optics C...
2017SPIE激光通信与通过大气和海洋传播专题会议(Laser Communication and Propagation through the Atmosphere and Oceans VI)。
针对强激光系统中常用的1 053 nm激光器进行了偏振光栅结构的优化设计。利用严格耦合波理论分析了光栅偏振器的衍射特性及消光比,分析显示偏振光栅周期为600 nm,占宽比为0.535~0.55,槽形深度为1 395 nm~1 420 nm时,可保证其在1 053 nm波长下,透射率高于95%,消光比大于1 500。基于分析结果,利用全息光刻技术制作了高质量光刻胶光栅掩模,并采用倾斜转动的离子束刻蚀...
美国科学家近日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揭示了一种“螺旋涡流形激光”,这种激光能将信息编码成卷,因此能比传统激光更快速地传输更多信息,这一研究有望使计算行业产生变革。研究人员表示,科学家们可借助最新研究找到新方法,让计算机变得更小、更快、更廉价。该研究联合作者、布法罗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冯亮(音译)表示:“为了耗费更少能量传输更多信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机器内部的零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