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玻璃与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 低维无机非金属材料 人工晶体 无机陶瓷材料 特种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无机非金属材料 过程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1.507 秒)
氨基酸和肽是内源性生物分子,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完全环保和可生物循环再利用。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闫学海团队以氨基酸或肽衍生物为原料,开发出一种可生物降解、生物循环再利用的新型玻璃。这种生物分子玻璃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氨基酸和肽是内源性生物分子,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完全环保和可生物循环再利用的。近日,过程工程所闫学海研究员团队以氨基酸或肽衍生物为原料,开发出一种可生物降解、生物循环再利用的新型玻璃。这种生物分子玻璃,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上述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DOI: 10.1126/sciadv.add8105)。
氨基酸和肽是内源性生物分子,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完全环保和可生物循环再利用的。2023年3月28日,过程工程所闫学海研究员团队以氨基酸或肽衍生物为原料,开发出一种可生物降解、生物循环再利用的新型玻璃。这种生物分子玻璃,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上述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DOI: 10.1126/sciadv.add8105)。
冷却结晶是重要的晶体制备和提纯技术,绿色环保、能耗低。但是,目前冷却结晶主要通过人工或外界添加晶种方式实现成核/生长控制,控制精度低,难以实现过程自动化。近日,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报道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姜晓滨教授、肖武副教授在膜冷却结晶过程控制方法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Ind. Eng. Chem. Res. 2022, 61, 765...
近日,一个欧洲研究团队利用欧洲同步加速器的X射线研究了金属玻璃的形成过程,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合金从液体到固体的“玻璃化转变”过程。这一认识上的飞跃将给世界金属玻璃及其他玻璃材料研究带来重要影响。金属玻璃(又称非晶合金)是在快速(例如不到1秒)冷却时不结晶的合金。与缓慢冷却并结晶的传统合金不一样,金属玻璃的原子不形成规则的晶体结构,而是大致保持其在熔融体中的位置。这使金属玻璃既像钢一样坚固,又像塑料一...
日前,中科院力学所、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的团队在晶体材料中的基本缺陷——螺位错在变形过程中的超声速现象研究方面获得重要进展。他们发现面心立方晶体材料中的螺位错不仅能超声速,并能稳定地以声速运动。相关结果以"Supersonic Screw Dislocation Gliding at the Shear Wave Speed"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1981年2月生,湖北武汉人,博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2003年7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复合材料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7月在中国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得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全陶瓷牙科材料;同年赴韩国首尔大学口腔医学院牙科生物材料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树脂基和陶瓷基牙科修复材料;2009年8月获得博士学位后于韩国庆熙大学口腔医学院牙科材料实验室暨韩国牙科材...
彭练,1979年4月生,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封接玻璃和齿科玻璃。通过建立玻璃的“组成-性能”模型来预测玻璃的主要性能,并通过玻璃的热力学模拟来预测玻璃与金属、陶瓷的界面反应。已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4篇),参与编写英文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3项(其中已授权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范俊梅,女,博士,副研究员。2002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本科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对高性能功能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其结构性能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参与3项国家科学基金研究工作。
王丹,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创新课题组组长,过程工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过程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94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97年7月吉林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2001年获日本国立山梨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4月至2001年12月,日本高知大学理学部...
基于晶界能和晶界曲率的晶粒生长驱动力理论, 建立了含有烧结助剂的复相陶瓷晶粒生长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 烧结助剂对晶界有着强烈的钉扎作用, 其晶粒生长指数小于未含烧结助剂时的生长指数。模拟结果与制备的含有烧结助剂的Al2O3/TiN复相陶瓷材料微观形貌组织吻合, 表明所建立的模型适用于含有烧结助剂的陶瓷材料烧过程模拟。
研究了作为涂层粘结剂的Y溶胶转变为凝胶后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热分解和相变过程, 结果表明: 在115℃凝胶中大量有机溶剂和自由水逸出, 在180--280℃凝胶分子间发生缓慢的缩合反应并脱去结合水, 在380℃羧酸盐分解为碱式碳酸盐, 在440℃碳酸盐分解并析出Y2O3微晶, 在600℃Y凝胶分解完全并转化为α--Y2O3。
陶瓷膜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及分离性能,在过程工业中获得了成功应用,成为我国膜领域中最有国际竞争力的膜品种之一。本文基于面向应用过程的膜材料设计的理论框架,系统概述了陶瓷膜的定量制备技术、面向应用体系的陶瓷膜选择与设计方法以及膜应用过程中污染控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我国陶瓷膜领域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和研讨。
观测Fe2(MoO4)3和Fe2(MoO4)3/Si3N4粉末H2还原后的微结构特征, 研究了其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变。 结果表明: Fe2(MoO4)3还原后转变为20 nm厚的Fe薄层包覆Mo颗粒的微结构; Fe2(MoO4)3/Si3N4粉末被还原后转变为两种结构形式颗粒粉末, 一种为3--5 nm的薄层Fe包覆在Mo颗粒表面粉末, 一种为粘附有纳米Fe--Mo氮化物、Si、Mo等颗粒的Si3N...
针对陶瓷膜应用过程中膜通量快速下降的普遍问题,以及中药与植物加工醇沉工艺资源、能源消耗高的现状,提出陶瓷膜法新工艺,希望通过材料与过程的交叉研究,实现陶瓷膜新技术在中药与植物提取领域的大规模工业应用。提出面向应用过程的陶瓷膜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构思和陶瓷膜法中药加工新工艺,获得发明专利11项。初步构建了面向颗粒体系与胶体体系的陶瓷膜材料的设计方法,专著“面向应用过程的陶瓷膜材料设计与制备”由科学出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