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应用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应用化学 过程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1.294 秒)
2022年4月1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所崔球研究员带领的代谢物组学研究组与浙江理工大学唐艳军教授合作,创新性地建立了低能耗、绿色高效的熔盐水合物非溶解预处理纤维素技术。该技术可在室温下高效解纤,为纤维素的进一步糖化和功能性利用奠定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碳水化合物聚合物》上。“开发绿色高效的预处理技术来打破纤维素天然的抗降解屏障,对纤维素资源的有效利用十分重要,也...
作为三大合成材料之首的塑料,其使用后被弃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极为严重。据统计至2016年人类已经生产83亿吨塑料,其中63亿吨成为废塑料,除极少部分(<10%)被回收利用,小部分(~20%)被焚烧处理,绝大部分被弃置于自然环境中。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采用生物可降解塑料,如最近北京市超市广泛采用可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PLA)作为购物袋使用,希望能减少塑料用品对环境的影响。但是,聚乳酸塑料在实际环...
砷是一类常见的非金属元素,重要的化合物例如砒霜(三氧化二砷)、雄黄(四硫化四砷)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这类无机砷化合物在人类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现代医学中仍有一席之地。除无机砷类化合物之外,自然界中砷还以砷糖(arsenosugar)等有机砷形式存在。目前发现的砷糖已经有超过20多种,这类化合物被视为是砷甜菜碱、砷糖磷脂等多类有机砷的前体。由于砷糖的毒性非常低,砷糖的合成过程也通常被认为是生物...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原名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2001年4月7日更名),在我国著名科学家叶渚沛院士倡导下于1958年正式成立,目前已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一所从事过程工程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所。本所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致力于物质在化学、物理和生物等转化过程中的流动、传递、反应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前沿研究。发展过程工程,支撑过程工业,发挥骨干与引领作用。以时空多尺度结构为核心,加强过程强...
杨孟龙,男,汉族,1973年出生,博士,副研究员,自2009年3月起任职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二级项目负责人。1994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在该校精细化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1-2009,3在荷兰瓦格宁根(Wageningen)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起致力于...
用核磁共振(1H NMR)、圆二色谱(CD)、荧光光谱(FS)以及紫外光谱(UV)技术考察了中药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BC)对牛血清白蛋白(BSA)-Cu2+结合过程的变构效应, 得到分别表征BSA内源荧光猝灭、BSA-Cu2+复合物稳定性以及Cu2+在BSA分子上的结合位点发生变构的定量效应参数βQ (βA和βn)和效率参数γQ (γA和γn). 结果表明, BC对Cu2+猝灭BSA内源荧光呈负变...
假设热源温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 将热驱动分离过程当作工作于高、低温热源之间并产生焓流和能量流的热机来研究, 分析了线性唯象传热规律(qµD(T-1))下热驱动二元分离过程的最优性能问题. 应用数值方法求解凸优化问题, 应用拉格朗日函数求解平均最优控制问题, 引入无量纲熵产率系数和无量纲焓流率系数表示分离体系物性及不同分离要求等对分离过程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因素, 得到了热驱动二元分离过程的...
为了降低硝酸铵(AN)的吸湿性并提高其流散性,采用超临界流体反溶剂过程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包覆,以硝化棉为包覆材料、丙酮为共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研究了体系温度、压力和萃取速率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对包覆后样品的吸湿性进行了测定和SEM分析。结果表明,体系温度是影响包覆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其次为压力和萃取速率,当体系温度为31℃、操作压力为10MPa、萃取速率为10~15kg/h、硝化棉的质量分数1%...
报导直链淀粉、纤维素在硅胶层析薄板上,用酸蒸气水解所展开的结果。从色谱图推断得如下诸要点: 1.直链淀粉和纤维素之酸水解的最初产物为葡萄糖,最终产物亦为葡萄糖,但混有异麦芽糖,其过渡产物为不同聚合度的寡糖。在整个酸水解过程中,过渡产物寡糖的聚合度的变化,是由1增到最多,再减少到最终平衡聚合度。 2.葡萄糖和直链淀粉在相同条件下各与酸蒸气反应,...
胶溶-水热晶化过程中纳米TiO2相稳定性研究。
在Triton X-100/n-C10H21OH/H2O体系中,低角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层状液晶的溶剂层厚度小于3 nm。利用层状液晶为模板制备了CaCO3纳米微粒,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进行了表征。TEM结果表明所得CaCO3纳米粒子的形貌为球形,粒径在2~8 nm,分布较窄。XRD表明CaCO3纳米微粒的物相为方解石型和球霰石型混合结构。在制...
对先驱体聚碳硅烷浸渍裂解工艺(PIP)制备Cf/SiC复合材料过程中碳纤维损伤严重的问题, 系统地分析了在Cf/Si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先驱体裂解对碳纤维的化学损伤. 研究结果表明, PIP工艺中碳纤维的化学损伤包括界面反应和基体向碳纤维内部的扩散反应. 其中聚碳硅烷(PCS)中的活性基团和碳纤维的化学反应并不严重, 而微量的氧气和杂质对碳纤维的化学损伤影响很大; 基体中硅等元素可向碳纤维内部扩散...
对MgSO4-NaOH-H2O四元交互体系在160 ℃水热条件下,相同物料配比,不同反应时间的晶体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5Mg(OH)2•MgSO4•2H2O(简称MOS)晶须和Mg(OH)2•2MgSO4•2H2O棒状晶体两种硫氧镁化合物.通过化学分析、X-ray粉末衍射、FT-IR光谱和SEM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前者是该体系水热条件下介稳产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