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质力学 >>>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地质力学 地质灾害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057 秒)
项伟 ,男,教授/博导,2003/1-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教授,1997/6-2003/1,德国多涅博士地质顾问公司,研发部,高级工程师,1987/7-1989/2,卡尔斯鲁厄大学,应用地质系,助理研究员,1986/4-1987/6,武汉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副教授,1983/9-1986/4,武汉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讲师。
张奇华,男,教授,1998年3月—2000年7月,长江科学院,助理工程师,2000年7月—2005年3月,长江科学院,工程师,2005年3月—2010年7月,长江科学院,高级工程师,2010年7月—2018年9月,长江科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8年9月—现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峡中心,研究方向:块体理论、DDA及数值流形法、裂隙岩体渗流分析、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现场岩石力学试验与测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三峡中心”)是 2008 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具体负责我国唯一从事地质灾害研究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 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工作。涵盖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7 个一级学科。平台主体拥有巴东野外大型综合试验场、秭归野外试验场、马家沟抗滑桩试验场、...
应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邀请, 地质力学研究所组织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长安大学、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共同编写了《地质灾害InSAR监测技术规程》,现已完成全国范围内的征求意见及行业协会的评审,即将于今年内发布实施。《地质灾害InSAR监测技术规程》(下称《规程》) 基于研究团队近年来在InSAR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的成绩及在地质灾害研究工作方面的积累,历...
2016年10月10-13日,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办的第14届地质灾害与减灾国际学术会议(ISGdR)在蓉召开,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等10余国的150余位中外著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论道防灾减灾。ISGdR会议是地质灾害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之一,据悉,这是该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
通过对铜川市耀州区120处滑坡、66处崩塌,2处小规模泥石流现场调查及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分别构建 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量化指标,同时综合考虑指标 信息量排序结果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最终确定指标权重,得到该区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的危险性等级区划图。研 究结果表明:基于GIS的分灾害类型的危险性评价充分尊重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自身发育特点和...
宋建波,男,1972年1月7日生,河北迁西人,工学博士,中共党员。1994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3月、1999年4月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分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硕士期间研究方向为地质力学,博士阶段为岩基工程)。2002年7月由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后出站后到原贵州工业大学任教,2002年12月破格晋升教授。历任贵州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10月29日上午,秋日明媚的阳光洒满九里校区实验区内的建设工地,鲜红的地毯,巨大的气球,师生、校友们的笑脸汇聚,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这里是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奠基仪式现场。
在甘肃省甘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分析研究,选取了历史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植被条件、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判方法,基于GIS技术平台,对甘谷县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综合评价,并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最终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极低危险区...
为进一步分析其内在动力机制及其成灾规律,为国家防灾减灾提供强力科技支撑,兹定于2010年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全球灾变事件与重大地质灾害战略研讨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