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病理学 >>> 病理生物学 病理解剖学 病理生理学 免疫病理学 实验病理学 比较病理学 系统病理学 环境病理学 病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病理学 Nature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113 秒)
2023年11月9日,皖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与深圳大学共建实验平台研究人员孟媛与深圳大学刘宝华团队共同在《Nature》子刊《Nature Aging》(IF=16.6)在线发表题为“CD133+ endothelial-like stem cells restoreneovascularization and promote longevity in progeroid and naturally...
纤毛(Cilium)是动物细胞中高度保守的常见细胞器,其中央是微管形成的轴丝,外面包裹着富含多种受体的纤毛膜。纤毛作为凸起于细胞表面的“信号天线”,负责感受和传递细胞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信号刺激,并可通过释放外泌体向细胞外发射信号。纤毛通过调控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对组织器官发育和稳态维持发挥作用。纤毛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一系列人类疾病,波及多种主要器官。临床表型包括但不限于:脑发育异常、内脏异位、先...
NG2胶质细胞,又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具有分化生成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在大脑早期发育的髓鞘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在髓鞘化基本完成的成年大脑中,NG2胶质细胞仍占神经细胞总数的4% - 9%,提示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还有着其他未被发现的重要功能。与大脑中其它胶质细胞不同,NG2胶质细胞是目前唯一一类被报道能与神经元建立...
体液免疫在COVID-19中发挥着双重作用。尽管中性抗体对SARS-CoV-2感染具有保护作用,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液免疫失调也有助于COVID-1910-16的免疫病理学特性。最近的报告发现COVID-19患者中存在分离的自身抗体反应,包括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特征。重要的是,一些自身抗体,特别是针对IFN-I的中和抗体,似乎通过拮抗先天抗病毒应答,直接促进了COVID-19的病理生理机制。虽然...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本世纪在中国新出现的一种虫媒病毒性出血热。自2010年首次报道该病,我国已有江苏、安徽、辽宁等11个省份发现病例,并发生多起地方聚集性疫情出现。该病住院患者病死率高达12-30%,在高发省份发病率近年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该病一般以发热伴呼吸道或消化道急症起病,初始症状与流感等病毒性感染疾病不易区分。随即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进行性下降。其临床特征包括高热、血小板和...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肖俊杰副教授在肌肉萎缩研究中取得重大的进展:揭示了一个多种不同类型所致肌肉萎缩发生的共同靶点:微小RNA-29b,并明确了其下游分子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miR-29b contributes to multiple types of muscle atrophy”(微小RNA-29b促进多种类型肌肉萎缩的发生)为题于2017年5月25日在线发表于Nature子刊Nature C...
近日,病原所相继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和《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分别在线发表文章,报道了线粒体接头蛋白TRIM14调控病毒诱导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以及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MRP)参与流感病毒复制的机制。天然免疫是宿主抵抗病毒感染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