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园艺学 >>> 食用菌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食用菌相关记录1740条 . 查询时间(2.761 秒)
2024年5月28日,农业农村部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举行。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果蔬生产与加工装备团队首席宋卫东研究员当选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黑木耳栽培需要经历菌种选择、三级菌制作、划扣、催芽浇水、采收晾晒等步骤,单片木耳与传统黑木耳在步骤上存在着不同。
2024年5月17-19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张劲松研究员、副所长刘艳芳研究员携冯娜研究员、唐传红高级农艺师、杨瑞恒副研究员(目前挂职蛟河市副市长)、冯杰副研究员、谭贻助理研究员、颜梦秋助理研究员一行,赴重庆市万州参加中国中药协会灵芝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灵芝药食同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以下组分:PDA培养基干粉40g/L、麦芽浸粉5?15g/L、维生素B1 40?70mg/L、肉豆蔻酸钾盐0.5?1mmol/L、酵母浸粉2?8g/L。本发明的中华鹅膏菌专用培养基能高效地进行中华鹅膏菌的菌丝繁育,96%的组织块能够在培养基上萌发形成菌落,极大提升了菌丝繁育的成功率,能满足大量生产需要,解决了中华鹅膏菌的母种培养技术难...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球盖菇优质高产的培育方法,培育过程不用喷施农药,菌柄底部不接触土壤,培育的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并能延长产菇时间,从而达到丰产优质的效果,提高了种菇的经济收益;包括以下步骤:S1、基质预处理:用粉碎机把竹笋壳粉碎成直径1?2cm片状,油茶籽壳粉碎成直径0.5?1cm粒状,稻杆切成30cm长;S2、基质处理;S3、平整种植垄;S4、铺设垫层;S5、铺设...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林业和草原科研所实验室培育的人工白蚁巢出第一朵鸡枞菌,成为我国实验室人工培育条件下实现的首次鸡枞菌出菇。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用菌全产业链创新人才团队在食品科学领域权威期刊Food Bioscience(中科院大类一区,IF=5.2)在线发表了题为“Edible fungus-derived bioactive components as innovative and sustainable options in health promotion”的综述文章,研究总结了食用菌中多酚、萜类以及洛伐他...
潘宇,女,1982年2月生,汉族,辽宁营口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园艺系系主任。目前主要从事蔬菜、食用菌的发育调控与分子育种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果实发育成熟调控与蔬菜逆境分子生物学。曾在英国Nottingham大学Grierson教授和Seymour教授的实验室从事了两年多的番茄果实成熟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科技部863子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
2024年4月17日,“陕西省科学院洛南羊肚菌产业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2024年羊肚菌培训会”在洛南县保安镇小文峪村成功举行,该培训会由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和陕西元扈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此次活动吸引了当地村民、从业农户等近100人参与,共同学习和交流了羊肚菌的栽培技术与市场前景。洛南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主任杨榜柱、洛南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师建荣出席并参加了培训活动。
按照《中国菌物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菌物发字2018[1]号),由中国菌物学会组织,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西临县农业农村局、山西菇隆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起草的团体标准《临县枣木香菇Linxian jujube wood Lentinula edodes》已完成社会面征集意见公示,并通过专家审定,现予以发布为本会团体标准,标准编号为《临县枣木香菇Linxian juj...
2024年4月13日下午,第二届中国菌物学青年科学家前沿论坛开幕式在华中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第六会议室举行。论坛由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国菌物学会主办,并在中国菌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菌物学会食用真菌专业委员会、易菇网等协助下开展。
猪苓是一种药用真菌,为多孔菌科植物,以菌核入药。猪苓有利水渗湿、祛痰、解毒的功能,是历来较常用的中药材。
虫草花的种植技术(图)     虫草花  种植技术         2024/4/18
虫草花也叫蛹虫草或蛹草,是菌结合的药用真菌,因此虫草花不是花,也不是冬虫夏草,只是和冬虫夏草类似为虫草子实体,可以做饭、煲汤,而且具有药用价值。另外,虫草花也是可以和香菇、平菇等食用菌一样是可以种植的。
杏鲍菇种植过程中出现畸形菇,这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畸形杏鲍菇会影响杏鲍菇外观,从而降低或导致杏鲍菇没有商品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野生脆木耳菌及其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通过野生菌采集、鉴定、分离、纯培养获得一株野生脆木耳菌,命名为赣脆木1号,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072;通过该菌株液体扩繁、袋料栽培和出耳温、湿、光、气条件控制等形成了赣脆木1号的驯化栽培方法。通过本发明可实现赣脆木1号商业化栽培,增添了食用菌市场新种类。赣脆木1号的菌龄为90~115...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