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畜牧学 >>> 养蜂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养蜂学 农业相关记录159条 . 查询时间(1.222 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滞育诱导的白蛾黑棒啮小蜂蜂种长期保存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滞育诱导:将野外采回的白蛾黑棒啮小蜂转移至试管内以黄粉甲蛹作为替代寄主接蜂,接蜂后在18℃?21℃条件,采用全暗光周期培养,使其进入滞育状态;b.储存:将带有滞育幼虫的寄主蛹体在4℃避光储存;c.滞育解除:将滞育的白蛾黑棒啮小蜂老熟幼虫的温度逐渐升高到18℃?24℃,在湿度(65±5)%,光周期14 h长光照1...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夜蛾黑卵蜂放蜂器,包括蜂箱、孵化床、饲料床、用于固定蜂箱的固定组件、加湿机构和通风组件;蜂箱的一侧面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蜂箱为中空且顶面开放的结构,蜂箱与加湿机构固定连接,通风组件分别与蜂箱相对侧面固接并连通;蜂箱内腔通过隔板分隔为通风腔和存放腔,孵化床和饲料床分别设置于存放腔底面,隔板与能够为存放腔加湿的加湿机构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避免更多对夜蛾黑卵蜂的有害的昆虫的入侵,...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夜蛾黑卵蜂的释放盒,包括盒体,盒体两端开设有通口;释放件,位于盒体内,释放件设置有若干个,且释放件与盒体可拆卸连接,释放件两侧用于粘附释放虫卵;保湿槽,开设在盒体顶端,保湿槽的底端开设有若干通孔,保湿槽通过通孔与盒体内连通,保湿槽内放置有保湿件;防护件,包括两个挡板,两挡板分别设置在盒体两端,两挡板分别将两通口覆盖,挡板与盒体相互靠近端设置有连接件,挡板通过连接件与盒体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饲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夜蛾黑卵蜂繁育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夜蛾黑卵蜂繁育装置,通过在孵化箱内设置繁蜂室和寄生室,并在寄生室内放置灭活后的新鲜夜蛾卵用于夜蛾黑卵蜂寄生,同时利用夜蛾黑卵蜂的趋光性诱导夜蛾黑卵蜂寄生来繁殖下一代,大大提高了夜蛾黑卵蜂的繁育效果;而且通过在孵化箱内设置控温机构,保证孵化箱内的温度维持在18℃~31℃之间,满足夜蛾黑卵蜂的生长环境要求,并通过温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夜蛾黑卵蜂转运装置,包括转运箱主体,转运箱主体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限位块顶部放置有若干载物板,若干载物板上下布置,相邻两个载物板之间放置有限位环,载物板内开设有容纳孔,容纳孔内滑动设置有转运管,转运管内盛放有若干带有夜蛾黑卵蜂的寄主卵,转运管内填充有棉花,载物板内设置有若干取管部,取管部与容纳孔对应设置且位于容纳孔一侧,转运箱主体顶部螺纹连接有盖体,盖体上安装有对载物板...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团队联合国内外高校对蜜蜂两种外寄生蜂螨的取食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蜂螨在与蜜蜂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寄生适应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生物学效应的寄生蜂种群生长繁育优化方法,步骤为:将灭活的人工寄主放入位于人工磁场处理系统内的生长繁育箱中;对不同寄生蜂种类设置对应的最优磁场强度;按设定比例将新羽化的寄生蜂放入生长繁育箱内,调整生长繁育箱的参数,寄生蜂在生长繁育箱内寄生产卵、一定时间后引出;调整生长繁育箱内的参数,在最优磁场强度下将寄生后的人工寄主中的寄生蜂卵繁育至预蛹期、并取出冷藏备用;取出冷藏的寄生有预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门字大棚内萝卜 花提高蜜蜂授粉率的集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滤蜂,在蜂箱投放前先行户外滤蜂,蜂箱内加配一版蜜脾作为喂料;步骤2:密闭空间过渡,箱养蜜蜂在大棚内投放前需要在密闭的过渡空间空养至少三天,再放入种株设施棚内;步骤3:建门字型大棚,所述门字型大棚东南拱高最高处呈“厂”字型,在“厂”字型左上以拐点为中心点,两侧各60cm处覆盖平铺遮阳纱至棚脚并固定 ,棚内蜂箱放置位...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专利:一种养蜂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团队研究探讨了电流体动力学干燥对蜂花粉生化途径的影响,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油菜蜂花粉复杂的胁迫脱水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清洁生产(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蜜蜂研究所的前身是1959 年成立的黑龙江省养蜂试验站,为黑龙江省唯一的蜂业科研机构,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综合试验站建设单位。现有研究人员6名,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3人。在蜜蜂育种、病虫害防治、蜜源植物研究和饲养管理等方面获得了数十项科研成果。其中“801斑蝥素防治蜜蜂病毒病研究”填补国内空白并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专著3部,《中国蜜蜂源植物》为国内首部专业著作,1993年获第33...
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专利:一种熊蜂饲养培育装置。
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专利:一种室内饲养熊蜂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创新团队和国内其他单位合作,对我国蜜蜂病毒的流行及进化规律进行了深入解析,研究成果发表在《微生物组学(Microbiome)》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团队,解析了工蜂大脑蛋白对劳动分工的调控作用机制,为深入理解蜜蜂劳动分工和大脑中枢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生物大分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