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化学 锌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2 秒)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代森锰锌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气相色谱法定量分 析。此方法黄瓜中代森锰锌的平均回收率为89.02%~95.50%;土壤中代森锰锌的平均回收率为86.59% ~93.03%。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在黄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1.57~3.51 天和3.85~11.44 天。在黄瓜上使用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按照推荐使用剂量最多施药3 次,最后...
【目的】研究县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子,可为保护农田环境质量提供有效信息。【方法】本研究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双流县623个土样铜、锌、铬含量空间结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1)农田土壤铜、锌、铬含量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明显;(2)土壤铜、锌、铬含量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28 281、45 613、4...
【目的】研究县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子,可为保护农田环境质量提供有效信息。【方法】本研究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双流县623个土样铜、锌、铬含量空间结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1)农田土壤铜、锌、铬含量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明显;(2)土壤铜、锌、铬含量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28 281、45 613、4...
为研究不同供锌水平对番茄产量及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设置了不同的硫酸锌浓度的溶液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缺锌还是多锌处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 MDA含量显著上升,POD酶活性下降,以缺锌处理较为明显; 缺锌处理SOD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多锌处理稍高于对照,产量均下降。缺锌和多锌处理番茄果实的酸度增加, Vc含量降低; 缺锌处理可溶性固形物显著下降,而多锌处理与正常处理没有差别。此外,缺...
[ 目的] 分析废渣及炼锌区附近污染土壤剖面的Pb 、Zn 、Cd 的分布特征。[ 方法] 在废弃地上和废弃地附近耕地各选择1 个点进 行分层采样, 在每个剖面的同一深度的不同位置采集3 个样品, 采用客土法进行复垦, 在废弃地上设计10 个处理, 进行废渣重金属迁移模拟试验, 研究废渣中Pb 、Zn、Cd 迁移规律。[ 结果] 废渣表层Pb 、Zn 、Cd 分别为3 453 、5 678 、...
[目的]评定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铜和锌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对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铜和锌含量的取样量、体积(容器 和温度)、样品质量浓度、样品的质量含水量等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计算出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铜和锌含量的不确定度。[结果] 被测样品中铜含量为39.22 mg/kg,扩展不确定度U(WCu)为5.14 mg/kg,它是由标准不确定度(2.57 mg/kg)乘以包含因子(2)得到的;...
试验研究潮褐土中Cd、Zn、Pb单元素及其复合污染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单因素处理 Zn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间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Cd<10mg/kg时表现为激活作用,达50mg/kg时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间存在显著指数负相关;而Pb主要表现为激活作用,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且单因素Cd、Zn、Pb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
对堆积15 、25 年左右的铅锌矿渣堆周围10 、20 、50 m 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铅和铜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堆积时间越长的渣堆周围土壤中总铅的含量越高, 而总铜的含量相对较低; 距渣堆越近的土壤中重金属总量越高; 在50 m 内距渣堆越 远的土壤中有效铜的含量随距离的增加而升高, 有效铅的含量却相反, 在距铅锌矿渣堆周围50 ~100 m甚至更远范围内的土壤都会受到...
综述了近年来土壤—植物系统锌污染的研究态势, 包括锌胁迫下土壤生态系统的响应、锌的土壤行为、锌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尤 其是植物修复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以推动锌污染土壤治理的进一步研究。
对湖北秭归地区脐橙生态区岩石唱土壤唱脐橙树系统中Cu 、Zn 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脐橙果实中Cu 和Zn 的含量变化与母岩中的变化趋势相反,与土壤中Cu 和Zn 的变化趋势相关性不明显;系统中Cu 和Zn 的分布普遍存在偶数规律,且Zn/ Cu 有岩石→ 土壤→ 脐橙果实→ 干逐渐增大的变化特征,Zn 和Cu 元素在脐橙植物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发生了分异,其方向是喜Zn 厌Cu 。不同地区...
在云南省亚热带湿热地区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铜、锌和锰施用对引进优良豆科牧草距瓣豆生长的影响,开展铜、锌和锰的不同施量对距瓣豆干物质产量、种子产量影响的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铜1.2~2.4kg/hm2 和锰3.9kg/hm2 的处理比对照距瓣豆干物质产量分别提高58.4%~88.4%和48.1%(犘<0.05),种子产量分别提高295.5%~272.7%和80.4%(犘<0.01);施...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在海丰农场的海涂滩地上通过小区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测土推荐施锌量对水稻产量结构、土壤有效锌及其他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施锌处理的水稻成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比对照极显著地增加(P<0.01),并且都是在推荐施锌量(15 kg/hm2)条件下最高,其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6.9%,但当锌施用量超过推荐施用量,即22.5 kg/hm2时,水稻产量结构性能均降低...
综述了土壤环境中重金属镉、锌生物有效性国内外研究态势,尤其是土壤pH、有机质和石灰对土壤中镉、锌生物有效性及镉、锌形态的影响机制。就目前研究状况,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治理土壤镉、锌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石灰性土壤上小麦锌缺乏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而高含量的HCO3-被认为是造成缺锌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试验采用土培试验方法,选用3种小麦基因型(中育6号、S02-8、远丰998),研究了不同HCO3-浓度水平对小麦生长及Zn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HCO3-对小麦植株生长(尤其是对根系)及Zn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较低浓度(15 mmol/L)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另外,高浓度HCO3-对土壤中有...
研究了干旱条件下不同N、P水平对微量元素Zn、Cu、Mn、Fe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中壤质土壤含水量 11%~ 14%的情况下 ,不同N、P配比明显增加了土壤剖面中速效P的含量 ,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土壤速效P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大田和土壤培养试验表明 ,施P有增加土壤Zn、Cu、Mn有效性的趋势 ,但有效Fe则有下降的趋势。土壤速效P、Zn、Cu、Mn、Fe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速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