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学 农业相关记录9713条 . 查询时间(1 秒)
2023年8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通过比较基因组、代谢组和群体基因组学,揭示了甜荞物种形成、生态适应性、芦丁含量和花柱形态的遗传基础,为荞麦基因组学辅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针对江苏鲜食紫甘薯生产中存在的品种混杂、机械化程度不高、耕作管理粗放等问题,围绕鲜食紫甘薯绿色生态和品质提升,开展专用紫甘薯提质增效综合生产技术的集成熟化,从鲜食紫甘薯品种选择、轻简化机械化耕作起垄、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减药等方面进行多年系统研究,集成鲜食甘薯绿色高效轻简化生产技术体系。鲜食紫甘薯绿色高效轻简化生产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鲜食紫甘薯产量品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024年6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新技术及应用创新团队克隆了调控小麦籽粒与旗叶形态的关键新基因RG1,揭示了该基因调控小麦籽粒、旗叶大小和形态变异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定饲草纤维含量的简易实验装置,包括装载容器、滤袋架和加热装置,所述装载容器置于所述加热装置上,所述滤袋架可取放地置于所述装载容器中;所述滤袋架包括多个固定盘和多组限位柱,每个所述固定盘间隔地开设有多组用于穿接于所述限位柱的限位孔,多个所述固定盘上下平行且间隔地连接于多组所述限位柱上,每组所述限位柱中间形成有用于放置滤袋的容纳缝隙。本实用新型测定饲草纤维含量的简易实验装置设备成...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秸秆秋季湿耙还田培肥丰产栽培方法,属于农业领域。一种水稻秸秆秋季湿耙还田培肥丰产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秋季水稻收割时,将秸秆粉碎且抛撒均匀;水稻收割后,在耕层土壤上冻前灌水泡田;泡水后耙地前,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2kg/亩,同时施入氮肥,施撒均匀;秋季湿耙;翌年春季水稻插秧前再次泡田,泡田带水耙地;耙地后沉淀3d~5d,使泥水分层再进行春季插秧。本发明所述秋季湿耙方法可以提高农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活率高的种苗栽培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固定连接有栽培柜,所述栽培柜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啮合连接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箱,所述旋转箱内部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顶部固定连接有镂空支撑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泵体可将水箱内部的水输送至灌溉板内部,灌溉板内部...
2024年5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构建了野生稻种质资源优异基因发掘利用与种质创新的平台,并鉴定了关键的耐盐与抗稻瘟病基因,为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可选择的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温潮汐式育苗床装置,它包括:水循环承载箱、水循环卡槽、潮汐式灌溉水槽、储水箱和管道,相比于传统的穴盘育苗,本发明可实现育苗盘底部通过简便易行、节能的水循环加温或降温,以保证穴盘苗培育中相对适宜的温度需求。其次,相较于传统育苗的喷淋灌溉,本发明可实现潮汐式灌溉功能。本发明属于一种简单易行、节能的控温设备,以调控穴盘底部的温度,有效调节蔬菜幼苗的生长,对于实现低温或高温环境下幼苗的健...
植株抗旱性在大豆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辽宁省位于我国北方春大豆生产区,阶段性干旱是影响辽宁大豆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占各种灾害总损失的70%。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大豆育种与栽培学科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民生科技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围绕大豆抗旱品种筛选,以及抗旱基因型大豆光合和产量响应干旱胁迫的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为进一步加快徐州市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应用,让农业推广部门及种粮大户了解徐州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最新科研成果,做到看禾选种,提高秋播小麦优良品种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服务单产提升行动,2024年5月10-25日,在徐州市农业科学院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的带领下,所科技服务中心和小麦研究室举办了多场次徐麦系列优新品种观摩活动。
2024年5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联合多家单位首次揭示了玉米在驯化及全球适应性过程中,种子根数目形成的遗传基础及适应性轨迹,鉴定了控制种子根数目的关键基因ZmHb77,阐明了其调节根系结构及玉米苗期抗旱性的遗传和生物学基础,为高效挖掘抗逆并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作物资源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发表。
2024年5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联合多家单位首次揭示了玉米在驯化及全球适应性过程中,种子根数目形成的遗传基础及适应性轨迹,鉴定了控制种子根数目的关键基因ZmHb77,阐明了其调节根系结构及玉米苗期抗旱性的遗传和生物学基础,为高效挖掘抗逆并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作物资源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发表。
2024年5月20日,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张英俊带队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与鄂尔多斯共同举办“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科技助推草产业新质生产力座谈会”。会议集结草业领域专家学者、政府部门领导以及企业界代表,共同探讨并推动鄂尔多斯市草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4年5月20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管理站承办的2024年中国(广西)-东盟蔬菜新品种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南宁)鲜食玉米大会在南宁开幕,本次大会以“推介新品种 丰富菜篮子”为主题,集中展示123家单位共计1658个蔬菜及鲜食玉米优新品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副所长郑洪建研究员应邀参会并作了专题报告。
为落实“中国农业大学与甘肃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战略框架协议”要求,推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2024年5月22日,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党委书记黄振华、院长白小明带队,一行7人来访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座谈交流活动,活动由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张英俊主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