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技术 >>> 有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 通信传输技术 通信网络技术 通信终端技术 电信 邮政 邮电通信管理工程 通信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通信技术 IPv6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111 秒)
一种基于IPv6的互转网关体系结构     物联网  网关  ZigBee  WiFi  IPv6       2018/11/20
针对传统的物联网中协议转换网关仅考虑协议数据间的转换,当物联子网中的节点网络环境发生变化时难以有效地实现数据通路等问题,提出一种在通信辅助网关协助下的物联网通信体系结构:以IPv6网关组成骨干网络,以通信辅助网关实现区域网络与IPv6网络协议互转和通信,区域网络内部使用ZigBee、Bluetooth等协议短距传输。最后,对协议报文格式进行了简化设计,通过PtolemyⅡ建模环境搭建通信模型,仿真...
Mobile IP though allows mobility features to a node it suffers from signaling Latencies which are mainly incurred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MN itself is involved in the handover process. To overcome th...
基于指针推进机制的层次移动IPv6方案未考虑接入路由器(AR)间的距离对切换性能产生的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优化方案OPF-HMIPv6。OPF-HMIPv6首先比较AR间和AR与移动锚点(MAP)间的距离,优先向MAP进行注册,而不是直接向AR注册构建指针链。仿真结果表明AR与MAP间的距离大于AR间的距离时,OPF-HMIPv6比HMIPv6至少减少了39%的注册延迟,证实了该方案在减少绑定...
记者2012年7月17日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发布。其中显示,我国将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联网并开展IPv6(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商用试点,到“十二五”末,IPv6将实现规模商用。
基于移动IPv6的基本思想提出一种改进的代理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对信令流程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地降低切换时延和分组丢失率。最后在切换时延等方面对几种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案具有良好的性能。
研究了IPv6网络中,蠕虫在子网间和子网内传播的多种扫描策略;讨论了基于P2P的去重复和可控机制;研究了一种能够在IPv6网络中形成大规模传播的新型混合式蠕虫——NHIW。NHIW具有随机扫描蠕虫的特点,同时能够迅速获取子网内的易感染活跃主机IPv6地址,并能解决重复感染的问题。通过研究NHIW不同传播阶段的时延,理论分析其传播率,建立了NHIW的3层传播模型TLWPM。实验表明,NHIW能够在I...
研究了FMIPv6(MIPv6 Fast Handovers)协议中移动节点在预测出错情况下的IP连接恢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冗余路由信息和预缓存策略的快速切换方法RIRS(Router Information Redundancy Scheme)。该方法通过构造冗余切换路由表来协助移动节点快速重构新的转交地址,并采用预缓存策略来保护切换过程中到达的数据分组。仿真结果表明,RIRS能够获得比FMI...
基于云南省电子政务MPLS VPN网,分析了IPv6 VPN与IPv4 VPN在IPv4 MPLS VPN Core的部署方式,采用6PE+6VPE方式融合MPLS VPN与IPv6.着重阐述了MPLS VPN与IPv6的融合机制、实现原理及过程.
该文首先分析了IETF制定的移动IPv6协议在切换过程中所存在的缺点,然后提出一种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改善移动IPv6的性能.最后通过网络仿真,证明这种方案具有更 多的优点和更高的性能。
该文定义一种基于代理移动IPv6的全局移动性管理结构和协议,简称为PMIPGMM。 在PMIPGMM中,由网络实体而不是移动节点完成移动性管理, 另外消除了移动节点和接入路由器之间分发数据的无线链路隧道负荷。为与熟知的层次移动IPv6协议比较,基于液体流移动性模型,分别给出了每个协议下,移动节点在平均域停留时间内产生的位置更新、数据分发和总费用函数。分别研究了各种系统参数对费用函数的影响。分析结果...
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应用于IPv6网络的带宽测量方法PTTS(Packet Train Time Stamp)。源端主动向网络发送报文序列(Mh-L-Mt packets train),序列中负载报文反应网络流量特征,测试报文带有IPv6时间戳扩展报文头,逐跳记录路由器的当前时间,获得报文序列通过链路所花费时间,得到可用带宽。同时利用IPv6基本报文头中流标签字段定义测试流,确保报文列中测试报文和负载...
提出了一种移动IPv6端到端的DiffServ上下文转移框架,采用COPS-SLS协议作为DiffServ在移动环境下的信令机制来实现端到端的域间SLS动态磋商,使用端到端的上下文转移方法来重建DiffServ上下文可以避免重新发起COPS-SLS信令,并且端到端的DiffServ上下文仅在新增加路径中的QB间进行转移。该方法能减少切换时的服务中断,当MN切换时,实时应用能迅速得到与切换前相同的转...
IPv6隧道代理面向分散用户,是IPv4/IPv6过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IPv6隧道代理不支持NAT用户,而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中国,NAT用户广泛存在。该文针对NAT问题对隧道代理机制进行了修改,允许隧道主体上存在任何类型和任意数量的NAT。在Linux平台上实现了修改后的隧道代理系统,并对隧道服务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IPv6网络协议引入流标签概念,在路由器转发提供QoS支持。针对IPv6多媒体组播通信的需要,提出一种混合式流标签分级定义方案实现IPv6组播通信的QoS支持,在IPv6实验网上进行多媒体组播通信模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提供满意的QoS支持。
IPv6自动配置和移动性     IPv6  自动配置  移动性       2008/5/15
  IPv6使用两种不同机制来支持即插即用网络连接。第一种机制的示例是启动协议( BOOTP ),后来又设计了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允许IP节点从特殊的BOOTP服务器或DHCP服务器获取配置信息。但是这些协议支持所谓的“状态自动配置”,即服务器必须保持每个节点的状态信息,并管理这些保存的信息。不论对于为许多个人用户服务的ISP,还是雇员经常在各部门间流动的大型机构, DHCP都是IP...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