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工学 双碳相关记录80条 . 查询时间(0.683 秒)
集团公司2024年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树立“能源当量”理念,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供应,加快从以生产供应油气为主向生产供应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转变。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取得历史性突破,发电量为2022年的3.4倍;新材料产量比上年增长近六成;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二氧化碳年注入量突破150万吨……2023年,中国石油“双碳三新”业务蓬勃发展、捷报频传,一年三跨步,一步一台阶,绿色发展动能澎湃。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臭氧污染呈加剧态势,成为继PM2.5之后又一制约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污染物。臭氧的形成与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和比例密切相关,且呈现出强烈的区域特征和季节差异。然而,大多数研究只关注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很少有研究系统的阐述臭氧生成敏感性的时空变化,这严重困扰了臭氧污染分区域、分季节治理工作的开展。
2023年12月中旬,国家能源局启动绿证(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工作,首批核发绿证约1191万个,涉及项目1168个、发电企业755家。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绿证范围、核发机制及交易等问题进行系统说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编者按:绿色技术是低碳发展的基石,是未来绿色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国石油坚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在“双碳”与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等领域不断提升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实现能源转型的可持续发展。本期《创新实践》聚焦石油企业探索绿色技术和传统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探讨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方式。敬请关注。
作为人气最高的展馆之一,每届进博会汽车展都备受关注。2023年,汽车展区以“共创移动出行美好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十五大汽车品牌,多款新车型、新技术、新理念亮相,绿色则成为展区主色调。
2023年10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认证制度体系建设,优化制度供给,规范认证实施,全面服务“双碳”目标实现。
2023年9月22日,我国迎来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三年来,我国以“双碳”目标为指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新能源与化石能源有序替代,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成效。站在新起点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即将重启,全国碳市场有望扩围,我国“双碳”经济再添“绿色动力”。
庆祝中国石化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3年中工作会议召开后,齐鲁石化、巴陵石化、济南炼化、安庆石化、青海石油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聚焦“双碳”目标,扎实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走出一条统筹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2023年7月13日,碳科公司与南化公司就深化CCUS技术应用,推进碳捕集、碳资源化利用、碳资产价值挖掘,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记者2023年6月8日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获悉,由该所主办、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协办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高端战略研讨会”当天下午在山东济南举行,中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在会上发布,将对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数值模拟技术平台,为政府碳排放动态调控和产业优化升级管理提供有力科学支撑,为中国众多城市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实现积极贡献。
我国供水管网规模日益扩大,供水输配消耗大量的能源。然而管网漏损现象严重,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并产生额外的碳足迹。依托模型与数据,降低供水管网漏损,不仅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城镇用水紧张的有效措施,也是充分释放供水输配过程的减碳潜力,在城市供水系统全面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本报告提出“数据源头-模型桥梁-漏损监测定位终端”的一体化框架,对框架中镶嵌的多阶段信息处理技术、新型管网漏损模型与漏损监测隔离...
2023年6月8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生物质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董仁杰应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邀请,在淄博校区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双碳背景下的生物质能的发展”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桂斋副教授主持,报告吸引了来自淄博校区各学院的200余人参与聆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