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Science相关记录66条 . 查询时间(0.544 秒)
人类是灵长类动物之一。因为我们会写诗,会操控复杂工具,所以我们和其他大型灵长类动物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狒狒以及红毛猩猩等,非常不同。因此探究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起源和社会演化过程将极大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自己。2023年6月1日,以我国科学家组织的灵长类基因组计划发布了阶段性成果,在灵长类演化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并回答了与该类群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其主要成果以研究专刊的形式在科学发表4篇论文,同期还发表...
在倾斜的泄洪渠上,水流往往不是等高的层流,会形成周期滚动激波,简称滚波。由于滚波的水深不是常值,其激波处的水深必定比相同泄洪量层流大。为了避免洪水外溢导致的非必要经济损失,滚波强度与泄洪渠坡度、截面形状、渠宽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水利工程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数学上,假设流体垂直尺度远小于水平尺度,对三维自由表面无旋不可压Navier-Stokes 方程做垂直方向的积分,我们得到Saint-Venan...
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地表形变与大地貌形成,驱动了亚洲季风-干旱气候和高山生物多样性的演变,地表古高度变化历史是这一过程的最直接表达。但是定量重建高原地表古高度一直是难题,不同的方法常得出不同的结论,产生诸多争议。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苗运法研究员(同时也是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中心骨干成员)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方小敏研究员带领的新生代环境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学者协同攻关...
我国页岩/致密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是增储上产的现实领域。我国页岩/致密非常规油气藏储渗空间的孔隙类型多样,包括基质孔隙系统和复杂裂缝系统,非均质性极强,且跨越多个尺度。与此同时,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目前已进入埋藏大于3000米的深层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阶段,裂缝和孔隙在开发过程中易发生变形,具有强应力敏感性。本报告将主要介绍页岩/致密非常规油气藏开发中的多尺度以及热流固耦合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模...
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所有的生命体都含有有机化合物。水岩相互作用可形成有机物,丰富矿物种类,影响行星的宜居性。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古老岩石中发现了复杂的有机物,并在现代火星大气中发现了甲烷。目前还不清楚是什么过程产生了这些有机物和甲烷。火星陨石Allan Hills 84001 (简称ALH84001)的结晶年龄约为40.9亿年(Lapen et al., 2010),形成于火星的诺亚纪时期(N...
2022年4月15日,由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大学者”领军人才多米尼克·帕皮诺(Dominic Papineau)、佘振兵教授和马特·多德(Matthew Dodd)博士后联合多家研究机构取得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37.5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存在多样化的微生物生命活动。该研究对地球生命起源时间的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相关成果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在早期形成的高大的冈底斯山造山带和中央分水岭造山带之间发育了一个广阔的中央谷地,该谷地隆起消失即标志统一高原(Tibet)的形成。2月10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领衔的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以“青藏高原中央谷地古近纪隆升和消亡过程”(The rise and demise of the Paleogene Central Tibetan Valley)为题,在国际...
亚洲季风自热带印度大陆恢毖由斓轿麓牵堑厍蛏隙捞氐摹⒆钋看蟮木断虼笃妨飨低场S《燃痉缡茄侵藜痉绲闹匾槌刹糠郑彩瞧渲饕丛矗ㄍ�1),对亚洲季风的变化形成有重要影响。目前,有关印度季风的形成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尚无定论,一定程度限制了我们对未来全球变暖情景下亚洲季风变化趋势、过程和机制的理解。近年研究表明,印度季风开始于始新世甚至古新世,研究使用古气候记录多位于北纬20...
多时间尺度下地表水面积(SWE)的动态变化对于理解水资源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具有观测年限长,时空分辨率高的特征,是构建长时间序列地表水面积的主要数据源。因此,如何提高从Landsat卫星影像提取水体的精度,以及如何插补影像因云和阴影遮挡产生的缺失水体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来时教授团队在Nature Index 杂志——《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发表题为《晚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及早三叠生物复苏时期全球的汞循环》(Global mercury cycle during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and subsequent Early...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敦一研究员和海外高级访问学者澳大利亚科廷大学Alexander Nemchin教授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嫦娥五号返回月球样品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团队对嫦娥五号月球玄武岩开展了年代学、元素、同位素分析,证明了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为完善月球演化历史供了关键科学证据。相关研究论文“嫦娥五号年轻玄武岩的年代与成分”于北京时间10月8日凌晨在线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
近日,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陈能成教授团队在地球科学领域顶级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IF=12.413)上刊发研究成果—Spatiotemporal forecasting in earth system science: Methods, uncertainties, predictability and future directions。该文针对地球系统...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青藏高原北部湖泊冰期延长,南部冰期缩短,这对冬春季湖面蒸发量有明显影响。由于缺乏观测资料,我们对高原湖泊冰期的湖泊热力过程知之甚少。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大部分冰川发生明显退缩,但西北部冰川相对稳定甚至个别冰川在前进,被称为“喀喇昆仑异常”。尽管青藏高原西北部降水稀少,但依靠较强的冰川融水补给,湖泊出现明显扩张。为了更深入理解青藏高原西北部冰川和湖泊同步扩张的现象,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地质历史时期该区域冰川发育与湖泊变化的关系。
近日,青海盐湖所地质与环境实验室助理研究员袁秦分别在《Climate of the past》期刊上发表题为“Aridification signatures from fossil pollen indicate a drying climate in east-central Tibet during the late Eocene”(https://doi.org/10.5194/cp-16...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