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测量学 >>> 空间天体测量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空间天体测量学相关记录84条 . 查询时间(1.062 秒)
圆极化天线具有抑制法拉第旋转效应、减小雨雾干扰、抗多径干扰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导航和雷达等系统中。在实际应用中,高增益天线能够满足更多的需求,而阵列技术是实现高增益天线的直接有效的方式。与窄带天线相比,宽带天线使雷达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干扰特性,并能够提高雷达探测能力。因此,宽带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凭借诸多优势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2024年6月1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光谱学研究团组对月球南极地区矿物与挥发分开展了研究,获得了南极的矿物组成及OH/H2O空间分布特征。成果先后发表在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2024年2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张成歆特任副研究员、刘诚教授团队围绕我国首颗碳卫星(TanSat)反演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历时五年自主开发了适用于多种观测模式和地表的大气CO2反演技术,首次实现了占全球总表面71%的海洋大气CO2高精度探测。其中,碳卫星天底(nadir)和耀斑(sun-glint)观测模式下的CO2探测精度分别达到了1.28和1.19 ppm,CO2...
2023年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精密测量技术重点实验室,在空间激光通信捕获建链方面取得新进展并完成在轨验证。相关研究成果以On-orbit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monstration with 22s Acquisition Time为题,发表在《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上。
Gravitational waves, like the discovery of the Higgs boson in 2012, have made their mark on a decade of extraordinary discoveries in physics. Unlike gravity, which is created when massive objects leav...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我国返回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Fe-Mg-Sr同位素分析,揭示了嫦娥五号样品月幔源区特性和月球年轻火山活动奥秘。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课题组基于来自空间和地基多波段红外观测数据及热物理模型,合作研究揭示了主带冰质天体的表壤物理特性,对理解主带天体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论文在线发表在国际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Earlier this year, astronomers were keeping tabs on data from the 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 an all-sky survey based at the Palomar Observatory in California, when they detected an extraordinary flash...
在空间引力波探测日心轨道方案任务当中,太阳系内天体引力场引起的星间观测信号远大于引力波引起的星间观测信号。例如,在中科院太极计划当中,天体引力场引起的星间距离变化约为3万千米,而引力波信号只有几个皮米量级,有必要通过详细数值分析探测频段0.1mHz到1Hz内天体引力场引起的星间观测信号是否小于引力波的观测信号。其研究结果将对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的数据处理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22年11月9日,国际科学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在线发表了云南天文台卢开兴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把著名活动星系NGC 5548中心黑洞质量的测量精度从历史的41%提高到13%,且发现宽线辐射区平均尺度和转动速度演变不同于中心电离光度演变的非正常“呼吸”现象。该成果是研究人员依托云南天文台丽江2.4米望远镜,历时...
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平台的风场探测技术一方面可为临近空间大气动力学和湍流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也可为浮空平台自身飞行提供风场数据保障。由于临近空间低气压特殊环境,地面风速计产品不能在临近空间正常工作。德国科学家曾研发了艇载超声波风速计,获得18km以下数据,但在20km以上平飞期间失效。目前国内外临近空间浮空平台测风主要采用GNSS测风技术。由于GNSS测量的平台飞行速度与大气真实风速之...
北京时间2022年7月7日,国际科学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在线发布了中澳科学家联合完成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韩占文院士领导的团队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里斯·沃尔夫(Chris Wolf)领导的星图家(SkyMapper)团队,合作发现了一颗刚刚完成共有包层抛射的双星,被抛射的共有包层正在以大约每秒200公里的速度离开双星系统。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在观测上发现双星共有...
近期,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等组成的国际团队通过对近邻星系NGC4258星系核心的吸积盘脉泽开展空间VLBI观测,发现存在周期性吸积盘不稳定性的证据。天文学家基于超高分辨率的VLBI技术观测黑洞周围气体吸积盘的性质,以脉泽源作为示踪天体,揭示了吸积盘中存在的磁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推进了对吸积盘动力学性质的理解。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30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先进测量技术研究室利用X射线掩星探测手段,突破了两种用于高精度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反演算法,包括基于X射线能谱拟合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反演算法与基于光变曲线拟合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反演算法。基于X射线能谱拟合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反演方法的成果发表在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上,结合我国首颗大型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HX...
继2021年初国家天文台巡天团队联合暗能量光谱巡天(DESI)国际合作团队发布巨幅宇宙二维天图之后,再次宣布经过7个月的运行,DESI项目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大、最详尽的宇宙三维天图,打破了以往星系巡天的记录。而这仅仅是开始,这些星系只占DESI五年计划的10%。一旦项目最终完成,DESI将获得超过3500万星系的光谱,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宇宙膨胀和星系的形成及演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