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文学 院士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332 秒)
弗朗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美国国籍,理论物理学家。1951年5月出生于美国纽约。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0年当选为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07年当选为波兰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西蒙·怀特(Simon D.M. White),英国籍,天体物理学家。1951年出生。1977年获剑桥大学博士。西蒙?怀特教授是利用数值模拟探索宇宙结构演化的先驱,对理解星系形成中的物理过程有很大的贡献。他引领建立了现在被认为是宇宙结构演化的标准模型,特别是证实了冷暗物质在驱动宇宙演化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在过去十年里,他带领的团队一直保持并更新宇宙结构形成最大数值模拟的记录,并由此精细刻画了星系和暗...
霍西金斯(Brian John Hoskins),大气学家。英国国籍。英国里丁(Reading)大学气象学系教授。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1966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1970年获该校博士学位。曾任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主席。
2023年11月17-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兰州大学颗粒-湍流研究中心主任郑晓静教授以及中心骨干王萍教授、胡锐锋研究员、刘洪佑研究员、张欢副教授和冯圣军博士一行6人应邀参加了“第一届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科学大会”。
天体物理学家。首先系统掌握与运用非局部热动平衡理论并发展了整套的实用计算方法和程序,在太阳活动体结构和大气模型、耀斑谱线不对称性和速度场、耀斑动力学模型和光谱诊断等研究中获重要成果,主持设计和研制了我国第一座太阳塔,创建了太阳塔实验室。1938年8月生于云南昆明。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文学家,主要从事空间伽玛射线、高能带电粒子尤其是电子的探测技术方法及科学实验研究。1966年7月生于江苏省泰兴市。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2006年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博士学位。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新当选的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和平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和平研究员,198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专业,1995年研究生毕业于比利时法语天主教鲁汶大学地球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1999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7当选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会士,是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和创新...
李惕碚,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两个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在实验观测、数据分析和理论模型研究三方面都有工作经验和重要成果,曾主持中国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宇宙线高能天体物理研究”(1987-1990)以及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体高能过程的空间观测与研究”(1992-1995)和“天体高能辐射的物理过程”(1998-2001),担任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太阳活动...
男 1932年出生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埮院士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已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和好评。培养学生的成才率、优才率非常高,并建立了一支有很好国际影响的高能天体物理科研队伍。他和他的学生,在伽玛射线暴余辉刚发现不久就研究并发现了一些伽玛射线暴具有星风环境或致密介质环境,有力地支持了伽玛射线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塌缩的观点;并且克服了前人理论模型只适用于...
男,1938年9月出生。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熊大闰院士是天体物理研究部主任,“恒星结构、演化和脉动”创新团组首席研究员。熊大闰院士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恒星对流理论以及与之有关的恒星结构、演化和脉动稳定性问题。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摒弃了传统的混合长理论框架,发展了一种独立的对流统计理论。该理论是建立在流体动力学方程和湍流理论基础上的,因此具有更坚实的物理基础,能给对流运动以更精确的描述。
1923年出生,福建福州市人。天体物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早期在辐射和天体物质的交互作用、致密物质、天体物理中的流体力学、宇宙学和哲学等方面的探索研究中取得一些高水平科学成果。50年代以来,在天文环境中有实际意义的可解释的天文观测和信息处理方面,在太阳物理领域的仪器设计制作、太阳观测站的大气环境、太阳活动周期、太阳对流层结构等探索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苏定强,天文学家和光学工程专家。1936年6月生于上海。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现任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兼职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名誉教授。曾当选IAU Commission9 主席,第8届、第9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嫦娥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1935年10月出生于江西吉安市,祖籍江西上饶,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92-2001年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贵州省科协主席,南昌大学教授(双聘)。研究领域有:地质体中消融型宇宙尘;对太阳星云化学不均一性与化学...
2006年9月4日在巴西召开的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第17次大会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涂传诒当选为“天文与空间科学”学科院士
张家铝,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38年生于江西省赣州市。195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长期从事天体物理研究和教学工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