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 数学物理 电磁场理论 经典场论 相对论与引力场 量子力学 统计物理学 理论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论物理学 院士相关记录52条 . 查询时间(0.216 秒)
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男,奥地利籍,物理学家。1945年5月出生于奥地利。1971年获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奥地利科学院院长。1998年当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1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李政道(Tsung-Dao Lee),物理学家。美国国籍。生于中国上海,原籍江苏苏州。1944-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0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讲座教授,1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全校讲座教授”。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59)、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4...
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周又和教授撰写的专著《超导电磁固体力学》(上、下册)在获202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后,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数学家,主要从事数学与物理研究。1963年2月出生于四川梓潼。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1985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物理学家,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1970年3月生于浙江省东阳市。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5年获该校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99年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获实验物理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凝聚态物理学家,主要从事纳米量子系统的构造、组装和结构与物性调控研究。1963年8月生于安徽省怀远县。1994年获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非局域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将高维纠缠光子的总体探测效率提升到71.7%,从而实现了无探测漏洞的高维贝尔不等式检验。该成果2022年8月3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物理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孙凯等人与意大利巴勒莫大学Rosario Lo Franco教授等国际合作者通过调控光子的空间不可分辨性,实现了量子相干性的生成,并展示了其在量子计量任务中的实际应用。该成果于2022年5月20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近期在量子信息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孙凯等人对多体量子导引的关系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首次观测到多体量子导引的非单配性共享关系,即其中一方的量子态可以被另外两方同时导引。这项研究成果于3月24日发表在国际知名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2021年12月16日至18日,第十八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1)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和北京分会场线上线下同时举办。17日晚上举行了颁奖晚宴,我实验室尚云研究员和陆汝钤院士团队的项目“开放系统量子计算理论及新型量子计算原理”荣获CCF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本项目建立了首套非理想的(不封闭的)量子环境下的量子计算理论,即开放量子系统(基于不分明量子逻辑)的计算理论,为现实的量子计算奠定坚实...
封东来,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长期从事复杂量子材料及其微结构的实验研究,在揭示超导机理和观测拓扑材料新奇性质等方面取得 了系列原创成果。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科学家奖, 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 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奖,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粒子物理学家,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戴元本,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9月26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92岁。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新晋院士名单。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9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0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川大有两位校友当选为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数学物理学部新晋院士赵红卫是四川大学84级应用物理系校友,技术科学部新晋院士蒙大桥是四川大学80届化学系校友。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校友方忠位列其中,成为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忠,现任中科院物理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于1991年、199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原华中理工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博士学位。1996年至2003年先后在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筑波)、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工作。2003年4月全职回国加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他长期致力于凝聚态物质中新奇量子...
近日,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以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形式,发表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肖云峰教授和龚旗煌院士在光学微腔混沌动力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他们首次在实验上研究了混沌光学微腔中的光子输运,揭示出初态敏感的光子演化路径。论文题目为“Regular-Orbit-Engineered Chaotic Photo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