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相关记录425509条 . 查询时间(5.151 秒)
沈阳生态所在菌根类型影响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机理研究取得进展(图)
土壤微生物 机理 群落
2025/1/8
大多数陆生植物与真菌形成菌根共生体,促进植物对氮、磷等养分及水分的高效利用。植物的菌根类型主要可分为外生菌根(ECM)和内生菌根(AM)等。已有研究表明,树木菌根类型的比例显著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物质循环过程。然而,关于菌根如何影响树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研究仍较为薄弱,限制了我们对菌根生态学作用的深入理解。
唐山师范学院资源管理系
唐山师范学院 资源管理系 地理科学 旅游管理
2025/1/8
唐山师范学院资源管理系设有地理科学(师范类)、旅游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地理信息科学4个本科专业。现有地球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与测量、地质与气象、土壤与生物、无人机6个专业实验室;客房服务、餐饮服务、茶艺、酒水4个专业实训室。
2025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和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江波副研究员团队合作,在蛋白质SUMO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新型肽基富集技术,为SUMO-1修饰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弥补了SUMO-1精准富集方法的不足,为揭示SUMO修...
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组建于2009年,2012年获批建立,依托单位为青海师范大学,主管单位为青海省科技厅。实验室现任领导:主任为鄂崇毅教授,副主任为曹生奎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冯起院士,实验室办公室人员为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张晶副教授和袁杰副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 人文地理
2025/1/7
1998年11月,河北师范大学地理学系与人口研究所合并组建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年9月更名为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系的前身为1930年始建的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史地系;人口研究所的前身为1978年始建的河北师范大学人口理论研究组。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教授23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8人;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构建工程微生物组处理高浓废水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合成生物学 代谢 环境
2025/1/8
合成生物学的工程化设计理念,推动了微生物组人工合成的快速发展。但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对微生物组变异规律理解的局限,导致合成微生物组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仍面临重大挑战。尤其是以酚醛废水为代表的高浓高毒工业废水治理,含有高浓度苯酚、甲醛等生物毒性极强的化合物,COD浓度高达4-5万,常规生化处理仅能降解几千COD,效率较低、工艺复杂,需要微生物组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以适应剧烈的环境波动,维持稳定高效的处理效...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出构建单层疏水碳点的动态界面以提高锌负极可逆性(图)
界面 电解液 反应 动力学
2025/1/8
2025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使用痕量碳点在锌负极/电解液界面处构建动态的疏水单层,以调控锌负极的双电层结构,从而改变锌沉积/溶解反应动力学,并抑制了水腐蚀,进而提高了锌负极的可逆性。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研究团队提出深度学习求解偏微分方程新方法(图)
偏微分方程 信息 神经网络
2025/1/8
2025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晓峰研究团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求解海洋动力学偏微分方程(PDE)的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描述海洋内孤立波的KdV方程组求解。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近室温可控型稀磁半导体(图)
半导体 凝聚态物理 电子器件
2025/1/8
稀磁半导体兼具半导体材料和磁性材料的双重特性,是破解后摩尔时代难题的候选材料之一。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早在1991年就指出稀磁半导体在信息通讯、处理和存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2005年《Science》创刊125周年之际发布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其中包括“能否得到室温铁磁性半导体”。(Ga,Mn)As为代表的III~V体系,是稀磁半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