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考古学 院士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277 秒)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局主办的“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123期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战略研究——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院士论坛在山西大同开幕。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成会明院士担任论坛执行主席,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杨卫院士,复旦大学杨玉良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小行星命名仪式近日在北京举行。西北工业大学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师昌绪院士获小行星命名。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向师昌绪院士颁发了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图。
夏鼐 (1910—1985)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浙江温州人。清华大学毕业。1935年去伦敦大学留学,获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1941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委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考古研究...
达尔文说人类是从猴子变来的。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世人所接受,科学界也证明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古猿。但是人类是在哪里褪去了一身的长毛和尾巴,变成了现在的人类呢?对此科学界有两种假说: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起源说,其本质就是争论人类的“老家”都是非洲(非洲起源说)?还是不同的人种各有各的“老家”(多地区起源说)。
由高星和沈辰主编、21位从事史前考古研究的青年学者撰写的《石器微痕分析的考古学实验研究》一书,系统介绍了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举办的我国首届石器微痕分析研讨班所产生的实验研究成果,全面阐述了石器微痕分析的理论、方法与作用,分析和展现了微痕分析在中国考古学领域的应用历史和发展前景,这部书对研究史前石质工具的功能、使用方式和作用对象,进而阐释远古人类的技术、资源开发能力和生计特...
2007年1月29日,美洲考古协会主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C.Brian Rose教授致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教授,授予王巍教授美洲考古协会(Archae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简称AIA)“外籍荣誉院士”(Foreign Honorary Member)称号。C.Brian Rose教授在信中说:“我很荣幸地代表美洲考古协会向您表示敬意并通知您:...
北京科技大学宣传部2006年6月22日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梅建军在2006年五月举行的德国考古研究院理事会年会上被选举为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获选为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在我国考古学界被认为是很高的荣誉。迄今为止,已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仅有十位左右,其中包括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先生、副所长安志敏先生,现任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研究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