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相关记录175152条 . 查询时间(2.443 秒)
新疆农业大学2024年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招生计划及考核日程安排。
2024年4月22日至25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和上海市高分辨电子显微学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电子显微学与材料科学前沿国际研讨会”。本次国际研讨会旨在探讨纳米科学与材料科学的最新进展,研讨电子显微技术在推动材料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姚学诗,男,1956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教师。
王学永,男,1980年1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现任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专任教师。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种子生物学研究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中国科学院一区Top),在线发表了题为Glutathionylation of a glycolytic enzyme promotes cell death and vigor loss during aging of elm seed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谷胱甘肽化修饰介导的GA...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被写入社会学史正传,是中国社会学建构自主知识的重要实践。由于毛泽东的阶级分析、农村调查,与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研究、社会调查方法,在知识型态和理念上是相通相契的,所以社会学能够把毛泽东的这些成果引入自身的知识体系。由此,虽然毛泽东并未表现出生产社会学知识的主观自觉,但是他的声望权威及思想学说有助于社会学学科建设,于是社会学从自主知识建构的主体需要出发,主动将毛泽东及其思...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张亚佩与合作者沃顿商学院助理教授西尔万·凯瑟琳(Sylvain Catherine)、瑞典经济学院教授保罗·索迪尼(Paolo Sodini)在金融学国际期刊《金融杂志》(The Journal of Finance)上发表了家庭金融领域的研究成果:Countercyclical Income Risk and Portfolio Choices: Evid...
近日,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授牌仪式在设计艺术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校长李俊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葛向东,校党委副书记东·华尔丹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部分专家学者出席。仪式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毛建东主持。
2024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与柳州市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以及澳大利亚人类演化研究中心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ew Late Pleistocene age for the Homo sapiens skeleton from Liujia...
小麦作为重要的口粮作物,其产量的持续提高和稳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小麦主要种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限制了小麦的高效生产。与水资源短缺相对应的问题是利用效率低下,我国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巨大的节水潜力。因此,挖掘和鉴定小麦耐旱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控制基因,揭示其分子机理及遗传网络,对于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培育耐旱节水高产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注浆加固技术能有效改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将破碎围岩形成整体的承载结构,从而对围岩大变形进行有效控制。然而,注浆工程的固有隐蔽性令我们难以直接观测浆液在裂隙岩体中的扩散过程。岩体孔隙-裂隙结构分布的复杂性,使得浆液的运移扩散特征难以被准确评估量化。此外,深部高地温环境极易诱发浆液的物化性质发生改变,浆液扩散特征复杂性进一步提升。上述原因使得当前深部注浆理论发展相对落后,难以为高地温隧道工程注浆加固...
为了加强黄单胞菌所致植物病害绿色防控理论与实践的水平,提升我国在此领域的学术和学科影响力,《第八届国际黄单胞菌基因组学大会》(https://cpmi.sjtu.edu.cn/)将接续于2024年8月4日至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会议将由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和上海市植物病理学会举办,上海市现代种业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欢迎全国和上海市广大植物病理学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踊跃参加。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律的把握,应建立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纷繁复杂、变化万千,这就提出了如何对其进行科学分类的问题。
"合成生物学,是在系统生物学基础上,融汇工程科学原理,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重编改造天然的或设计合成新的生物体系,以揭示生命规律和构筑新一代生物工程体系的“汇聚”型新兴学科,被喻为认识生命的钥匙(“造物致知”)和改变未来的颠覆性技术(“造物致用”),被认为是“第三次生物科学革命”,是推动人类实现从“认识生命”到“设计生命”伟大跨越的重要技术路径。 21世纪以来,全球高度重视合成生物学研究,多个国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