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激光及激光器技术 微结构光学 光子集成技术 光纤光学及技术 非线性导波光学 光电探测器及光探测技术 光电子材料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光电子技术相关记录402条 . 查询时间(2.099 秒)
胡锦莲,立足重点光电应用领域,面向国际前沿,作为负责人,主持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多个著名科研单位进行深度合作。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系列论文发表在Appl. Phys. Lett.,Phys Chem Chem Phys, J. Phys. Chem. C,J. Phys. ...
集微网消息,2023年5月12日,大功率蓝光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化项目与江夏经济开发区和江夏科投集团在湖北武汉举行签约仪式。
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在西安全面启用。该平台具备光子芯片制程中的光刻、刻蚀、蒸镀等多项核心工艺,将为光子产业项目提供产品研发、中试、检测等全流程技术服务,为光子产业各类创新主体打通从产品研发到市场化批量供货的完整链条。
近年来,具有An(NH4)pXq结构的生态友好型无金属前沿新材料(MFPs) 既保留有机材料的柔性、化学多样性和结构可调性等优点,又兼具金属卤化物的可调带隙、独特的晶体填充和长载流子扩散长度等优良物理性质。此外,通过使用NH4+替代有毒金属阳离子,并采用无毒水溶液生长,可以有效避免材料毒性问题,这一方法被广泛发掘并积极应用于X射线探测领域。然而,X射线具有强穿透性,并会在材料照射位点引起局部温度升...
近日,兰州大学张泽民研究员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冯晴亮教授在Adv. Funct. Mater.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论文针对氧化物半导体(CuBi2O4)表面钝化、载流子收集率低的问题,提出利用范德华异质结在氧化物半导体表面耦合二维光电半导体(PtSe2)作为选择性电荷传输层。研究表明,范德华异质结能够显著调节了薄膜内部和表面的载流子分布,提高空间收集效率和表面活性,进而增强光电极的光电和H2O2生成性...
秦琦,国家高端人才,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 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拥有多年产业经验,曾就职于世界五百强企业、风险投资机构、银行,并担任创业公司CEO。其工作经历覆盖能源、IT、电子、医疗和金融等行业,获全球顶尖年轻风险投资人项目提名。
张晗,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人才、国家优青、OSA Fellow、RSC fellow、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2021年)。兼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深圳市副主委等职位。曾/正担任《National Science Review》《Photonics Research》《Nano-photonics》《Ultrafast Science》《中国激光》《光子学报》等期刊编委或客座编...
廖常锐,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广东省杰青、深圳市首届优青,广东省光纤传感技术粤港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超快激光微纳制造重点实验室主任。本科(2005)和硕士(2007)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2012)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2012年加入深圳大学,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和特聘教授。
梁华伟,教授,博导,深圳大学荔园优青,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ACS Photonic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40余篇,以第一申请人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已转让3项...
何俊,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深圳市首届优青、广东省光纤传感技术粤港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物联网光子器件与传感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6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2011-2013年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担任研究工程师,从事高速光通信与智能光网络新技术研发;2013-2015年在深...
徐平,深圳大学教授(二级),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深圳大学微纳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曾任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第一、第二任院长(2006-2015)、院党委书记(2015-2019)。首批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暨"深圳大学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1999-2003)。曾获"深圳市青年科技奖"、"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领衔创建了“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技术...
宋军,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系,之后先后于浙江大学光学工程专业(硕博直读)及瑞典皇家工学院电气工程专业获得双博士学位。2009年来到深圳大学工作。先后入选深圳大学首批“荔园优青”,深圳大学“优秀学者”,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地方领军人才,深圳市孔雀计划B类人才,广东省优秀高校青年教师,深圳市“鹏程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纳米光子学,尤其是技术在生物医学光学检测及新能源...
李玲,性别:女,研究方向:微纳光电材料与器件,职称:教授、研究员,邮箱:liling@szu.edu.cn,座机:0755-86532505。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优选资助项目”和“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广东省高等学校第五批“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主要科学研究方向为微纳米材料光学与光电学的特性研究,主持在研或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7项。发表科研论...
孙一翎,教授。1997年获浙江大学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科博士学位。1997年4月—2007年3月在深圳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7年4月—2010年11月在中国计量大学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从事集成光学器件和光电子技术应用等领域研究,2010年12月起在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是2019年1月根据学校学科调整,由原光电工程学院、原物理与能源学院及原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光电相关部分)合并组建。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85年建立的应用物理系。2006年,由原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核技术应用研究所和原师范学院物理教育系组建了物理科学学院,2015年12月物理科学学院更名为物理与能源学院。2006年,由原工程技术学院电子科技系、光电信息系组建了电子科学与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