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冶金工程技术 >>> 冶金物理化学 冶金反应工程 冶金原料与预处理 冶金热能工程 冶金技术 钢铁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轧制 冶金机械及自动化 冶金工程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冶金工程技术 铜相关记录214条 . 查询时间(0.105 秒)
通过干扰物质电极电位与E(I2/I-)相比较,将碘量法测铜含量标定空白误差的来源分为三个类型,分析了不同干扰类型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通过标定空白计算得出不同干扰类型对测试结果造成偏离的原因不仅与样品空白、标定空白有关,还与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所消耗的标液体积及样品滴定所消耗的标液体积有关。从标定空白误差的来源和标定空白计算两个角度探讨GB/T 3884.1-2000碘量法空白试验的局限性,仅扣...
硫酸铜杂质脱除工艺     电镀  硫酸铜  杂质       2010/12/29
采用中和沉淀法,以Na2CO3作脱杂剂一次性脱除农用硫酸铜中Pb,Zn,Co,Ca,Ni杂质,使之达到电镀用硫酸铜的质量要求.讨论了pH值、溶液起始浓度、溶液浓缩密度和过滤速度对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pH值为4.0,溶液CuSO4起始质量分数为30%,浓缩液密度为1.320 g/cm3和慢速过滤的条件下,可使产品中的w(Pb)≤0.000 5%,w(Zn)≤0.000 5%,w(Co)≤0.0...
从江西省国资委获悉,江西省国有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已初步成形,即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增加值要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均翻一番,分别达到3200亿元以上、3800亿元以上和480亿元以上;利润总额则增长两倍以上,达到160亿元左右。
2010年9月13日消息 日前在山东东营举行的“富氧底吹高效铜熔炼新工艺”科技成果鉴定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国成等多位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认为,该工艺具有冶炼强度大、实现完全自热熔炼、原料适应性强以及烟尘率低等其他工艺所达不到的优势,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铜冶炼技术。 据了解,该工艺技术由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并与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共同研发,被列入“十一...
记者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了解到,我国自主开发的一项炼铜新技术——方圆氧气底吹无碳铜熔炼工艺日前用于越南生权铜联合企业项目改造。这是我国铜冶炼技术首次走出国门。
P204萃取脱除铜精矿浸出液中铁     萃取        浸出液       2009/11/13
从含砷硫化铜精矿浸出液中萃取除铁是后续制备砷酸铜的一道工序,P204可从硫酸介质中选择性地萃取铁离子. 实验结果表明,当有机相组成中P204为30%(j),相比1:1, pH"1时,通过三级萃取,铁的萃取率达93%以上,铜和砷几乎不被萃取,萃余液中残铁含量降至9 mg/L以下.
为了提高电化学制取Cu2O的产品质量,本文探讨了电化学法制备的Cu2O产品中金属铜杂质的来源、产生机理和消除方法. 结果表明,金属铜来源于阴极副反应:Cu2O + H2O + 2e = 2Cu0 + 2OH–;分别采用K2Cr2O7和隔膜来减少杂质的形成,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含砷2.5%的硫化铜精矿为原料,采用含Fe浓度较高的细菌驯化后液为浸出剂浸出矿中的As、Cu元素,研究了浸出过程中浸出剂pH值、精矿粒度、初始Fe3+浓度、液固比、温度、时间、细菌生长情况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精矿粒度范围50~75 mm、浸出剂的初始Fe3+浓度5.0~30.0 g/L、液固比20:1~30:1、浸出时间10 d左右、体系初始pH值1.5左右、温度30℃时,浸出效果...
考察了极度嗜热菌Acidianus brierleyi在摇瓶中浸出金川镍铜硫化矿的工艺条件及添加物对浸出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初始pH 1.2~1.6、细菌接种量10%~20%、低矿浆浓度、细矿石粒度(–48 μm)有利于浸出过程的进行;在68℃、初始pH 1.6、接种量10%、矿浆浓度5%条件下,4.5 d后镍和铜可分别浸出99.78%和86.30%;添加酵母(0.005%~0.02%)及硫...
报道了硫杆菌在3种不同方式下浸出低品位镍铜硫化矿的实验结果. 采用通气气搅浸出,在15%矿浆浓度下,浸出20 d后,镍、铜、钴浸出率可分别达到95.4%, 48.6%和82.6%;采用通气搅拌浸出,在25%的矿浆浓度下,浸出14 d后,镍、铜、钴浸出率分别为80.2%, 45.2%和78.4%. 采用柱式渗滤浸出,在液固比为40:1情况下,浸出49 d后,镍、铜、钴浸出率分别为48.5%, 37....
铜蓝的细菌氧化浸出     硫化铜矿  细菌浸出  铜蓝       2009/11/9
研究了福建紫金山铜矿中主要目的矿物之一铜蓝的细菌浸出过程的影响因素,考察了铜蓝纯矿物的浸出特性. 实验室条件下细菌浸出铜蓝纯矿物的适宜条件为:接种量100%,矿浆浓度<5%,初始Fe2+浓度4.0 g/L. 20 d浸出周期内铜蓝浸出率可达60%以上. 通过向纯矿物浸出体系中添加Fe3+、黄铁矿和H2O2,探讨提高溶液氧化电位以强化浸出效果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添加Fe3+和H2O2对于提高溶液的...
95%,浸出液中Fe<5 g/L,硫转化率20%~30%,料浆过滤速度约0.8 m3/(m2×h).
对镍钴锰三元废电池材料盐酸浸出液分离去除铜和铁杂质进行了研究. 采用铁粉置换法除铜,考察了铁粉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铜脱除率及镍钴锰损失率的影响;除铜后浸出液采用针铁矿法除铁,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终点pH值对铁去除率和镍钴锰损失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铜和铁的去除率均在99%以上,镍、钴、锰的总损失率分别为2%, 3%, 2%. 净化后溶液满足制备合格镍钴锰三元系前驱体的要求. ...
采用高温氧化改性方法,以某铜冶炼厂铜冶炼熔渣为原料,研究了渣中铁组分的迁移与析出行为. 考察了氧化时间、氧气流量与温度对铁组分迁移与析出行为的影响,分析了改性前后渣中物相组成及形貌,测定了磁铁矿相的晶体大小和体积分数. 结果表明,延长氧化时间、增加氧气流量及提高氧化温度均有利于渣中铁组分的迁移、富集、析出与长大,优化条件为温度1653 K、氧气流量7 L/min、氧化时间6 min,在此条件下,磁...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在模板剂PEG600存在的情况下,以NaH2PO2为还原剂,制备了粒径10~40 mm、厚1.5~2.5 mm、表面光滑的片状超细铜粉. 考察了还原溶液pH值、反应温度、CuSO4浓度、PEG600加入量对片状铜粉的影响. 实验得出优化工艺条件为:CuSO4浓度0.2 mol/L, NaH2PO2浓度0.14 mol/L,模板剂PEG600加入量8 mL,温度80℃, pH 0...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