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冶金工程技术 >>> 冶金物理化学 冶金反应工程 冶金原料与预处理 冶金热能工程 冶金技术 钢铁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轧制 冶金机械及自动化 冶金工程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冶金工程技术相关记录228条 . 查询时间(4.077 秒)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专利:一种冶金渣余热回收设备及方法。
赵力,教授,博士生导师。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近60篇,SCI收录16篇,EI收录40余篇,出版书籍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朱家玲,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低焓热能应用技术及设备开发,新能源转换理论及应用技术,多种能源互补式理论与应用技术,裂隙、孔隙介质传热传质机理理论研究与建立数学模型方法的研究,热能利用工程技术的研究。
2014年全国第十九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筹备会于2014年4月27日在浙江大学召开。来自大会主办单位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浙江省自动化学会、以及协办和承办单位的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浙大数学系郜传厚教授和学会秘书李亚丽主持了会议。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冲放电冷轧辊表面造型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脉冲放电能量在轧辊表面形成熔池,同时产生高电弧压力,在高电弧压力、电极和轧辊一定的作用距离下,轧辊表面的熔化物被吹起,熔化物经自淬火冷却后在轧辊表面形成具有凹坑和凸起的造型点,其中凸起具有高硬度。对于不能通过快速熔凝获得高硬度的冷轧辊材料,通过对轧辊表面的熔池添加合金元素进行合金化,保证凸起的高硬度。通过控制加工参数可以调整造型点的分布,使造型...
程乐鸣,男,生于1965年10月。198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热能专业,1996年在浙江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在加拿大诺娃斯哥夏技术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Nova Scotia) 作访问学者,1998年在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作为博士后进行科研工作,现为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热能领域的洁净燃烧理...
倪明江教授,男,生于1949年6月。198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首位博士学位获得者),1988年破格晋升为浙江大学教授、博导。曾任浙江大学副校长,现任浙江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院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及工程技术一部学部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工程热物理学科组副组长,国际燃烧学会高级会员,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等职。...
兰新哲,男,46岁,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贵金属工程研究所所长,陕西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黄金与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专业,目前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化工研究所,主要讲述课程有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概论,材料设计与模拟、专业外语等。主要研究领域:贵金属冶金新技术、冶金资源综合利用、煤化工薪技术开发。重点研究方向:无毒提金新试剂、新...
邹德宁,女,目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冶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金属材料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优化研究;不锈钢新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研究;钢铁冶金过程的优化研究。
赵俊学,1962年生,山西万荣人,1981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原太原工学院),后分配至太原钢铁公司工作,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1986年考取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炉外精炼;1989年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作;1995年考取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不锈钢精炼;2006年作为访问学者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作合作研究1年。...
王快社,2002年-目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冶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计算机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新型镁合金、铝合金制备及加工;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板带轧制工程;低塑性材料加工技术。
汪琦,男,1960年6月1日出生,1982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5年参加工作,历任鞍山钢铁学院钢铁冶金学科助教(1985~1988)、讲师(1988~1996)、副教授(1996~2000)、教授(2000~至今),现任辽宁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科教授(二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化学冶金工程辽宁省重点...
金永龙,男,出生,于1969.1,博士生导师,教授。2004年破格晋升教授,2006年成为辽宁科技大学首批博导。2004年被评为鞍山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鞍山市百千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007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主要研究方向:过程资源能源高效利用、过程节能与环保、过程检测与优化等。
沈明钢,男,出生于1958-3,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连铸坯初期凝固过程;超声波钢包精炼应用基础研究;中空侧壁定向凝固钢锭实验和数学模型;聚合射流氧枪实验和数学模型;连铸保护渣研发;洁净钢精炼炉料研发;转炉溅渣护炉工艺;电磁连铸工艺。
周家荣,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获中国有色总公司“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以国家有色金属管理局专家组成员身份参加涿州试验与铸轧攻关,“连续铸轧机列改进和研究”国家攻关项目获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饮料啤酒罐铝薄板的研究”获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第一部《轻合金材料加工手册》熔铸部分的编写,任编写组组长。发表过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4本。任江苏省冶金厅结构调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