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天文学 LAMOST相关记录186条 . 查询时间(0.058 秒)
近日,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石维彬副教授等人通过分析LAMOST K巨星数据与SDSS RGB数据确认了一个已知分支,并在人马矮星系Leading星流上证认了一个新分支。这个新分支有助于限制人马矮星系星流的子结构和银河系势能。此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Astronomy & Astrophysics”(A&A,2017, 597, A54)上。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在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LAMOST望远镜一期正式巡天第四年观测于2016年6月结束。经过近半年来紧锣密鼓地数据处理及质量分析,2016年12月31日,包含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前四年的LAMOST DR4数据集正式发布,供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使用。
近期,国家天文台房祥松等人利用LAMOST DR2数据,基于综合光谱的思想拟合TiO分子带光谱特征获取了昴星团(Pleiades)内300余颗成员星的黑子规模(覆盖因子)。他们的研究表明年轻的晚型恒星上会存在很大规模的黑子,且其黑子规模与恒星自转之间存在相关性,尤其是快速自转的恒星上其黑子规模存在饱和行为。该项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2016,MNRAS,463,2494...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任安炳和付建宁等人利用LAMOST对开普勒天区观测的低分辨率光谱数据,对其恒星大气参数及视向速度进行了校准及统计分析,发现了106颗贫金属星(MP)的候选体,9颗极端贫金属星(VMP)的候选体和18颗高速星的候选体。该项研究成果已在国际著名天文学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ApJS)上发表。
碳星是一类特殊恒星,它的光谱中表现出强烈的碳分子吸收带特征。近日,河北师范大学和国家天文台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纪伟、河北师范大学崔文元教授和国家天文台刘超副研究员等人发现碳星在特定的谱指数空间有着独特的分布特征,结合新发现的碳星红外颜色判据成功且高效地从LAMOST DR2恒星光谱库中挑选出了894颗碳星样本。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一个高纯度碳星样本星表。该工作已在国际著名天文学期刊“Astrophys...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夏啟然、刘超、毛淑德等人利用精心挑选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巡天观测数据,采用假设较少、数学表达简单的Kz力模型,对太阳附近的暗物质密度进行了重新估算,得到新结果。同大多数前人的工作相比,这一新结果认为太阳周围暗物质的质量密度要更大一些。这项工作已经发表在国际天文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上。
银河系的旋转曲线是研究银河系质量分布最为有力和直接的手段。它的测定可以被用来精确限定银河系总质量以及太阳邻域内的暗物质密度。因此精确测量银河系旋转曲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测量银河系旋转曲线的方法有很多,一般而言,根据区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对于内盘区域,旋转曲线可以通过切点法得到精确的测量。对于外盘区域,可通过对有距离和视向速度测量的运动学偏冷探针的运动学分析来构建旋转曲线。
近期,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观测数据发现了太阳系外行星轨道分布的规律,解开了长久以来困扰天文研究者的系外行星轨道形状之谜 。相关研究论文“Exoplanet orbital eccentricities derived from LAMOST–Kepler analysis”于9月26号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南京大学谢基伟副教授和北京大学东苏...
恒星表面重力(logg)是恒星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但是相对于恒星的其他基本参数,例如有效温度、金属丰度而言,目前基于中低分辨率的光谱数据得到的logg精度还有待提高。开普勒(Kepler)卫星项目在运行期间获得了固定天区中一大批恒星的精确星震学参数。
近期,上海天文台博士研究生李静等人利用从LAMOST DR1中证认的M巨星和M矮星,重新对测光选取M巨星的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巧妙的结合 WISE颜色(W1-W2)_0和2MASS 颜色(J-K)_0,李静等人发现了更好的选取M巨星的条件,利用这一条件可以极大地减少M矮星、K巨星以及类星体的污染。李静等人第一次给出了利用颜色确定M巨星金属丰度的经验关系,以及M巨星的颜色与绝对星等的拟合关系。
作为中国天文界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自2011年启动大视场、多光纤光谱巡天观测,到2015年12月已对外发布460万余条高信噪比天体光谱,并继续以每年100多万条的速度增长。这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有传承价值的天体光谱数据库,填补了中国大型天文基础数据的空白,为研究银河系及一般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基础性数据。目前已有一百多篇基于LAMOST数据的研究成果发表并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近期,由丹麦奥胡斯大学克里斯托弗-卡罗夫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利用LAMOST数据取得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太阳极有可能喷发“超级耀斑”,一旦发生,将袭击地球大气层。该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近日,LAMOST第一批巡天数据(LAMOST DR1)正式被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数据中心(CDS)的VizieR数据库系统收录,获得“V/146”的永久星表编号,同时同步到VizieR在英国、美国、日本、南非、印度、中国、加拿大的镜像系统。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体光谱巡天数据集完整地融入了国际天文数据库系统。星表和光谱数据均可按照国际虚拟天文台的标准接口和检索方式访问,并能方便地与其他数据交叉融合...
近日,借助于我国大科学工程郭守敬望远镜(LAMOST)银河系恒星光谱巡天数据,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John Vickers博士和Martin Smith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前所未知的恒星流,他们表示该恒星流很可能是恒星星团被破坏后的残骸。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天体物理杂志快报》。 研究人员搜索了LAMOST的数据,发现一小群恒星的运动方向与同一区域其他恒星的运动方向相反。调查发现这群恒...
如果将我们的银河系看成是辽阔的海洋,天文学家就宛如配备望远镜的“渔夫”,孜孜不倦地寻找各种不同类型天体。近日,借助于我国大科学工程郭守敬望远镜(LAMOST)银河系恒星光谱巡天数据,上海天文台的John Vickers博士和Martin Smith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前所未知的恒星流,他们表示该恒星流很可能是恒星星团被破坏后的残骸。该工作已于今年1月份发表在国际核心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