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应用化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应用化学相关记录2310条 . 查询时间(1.417 秒)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信息传递、分子识别、可编辑等。DNA水凝胶同时具有DNA分子和水凝胶材料的优势,并且可以引入其他纳米材料获得多功能杂化水凝胶。相比于传统水凝胶,DN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特异识别能力以及可以按需设计的性质,从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本文围绕DNA水凝胶的合成、响应机制以及在传感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按照不同的合成方法可分为线性DNA链...
如何同步提升零价铁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反应速率和电子选择性已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基于无氧体系下硫化能通过抑制零价铁与水之间的副反应而改善体系还原除污染物效能,系统概括了不同硫化方式、硫化药剂和硫化程度合成的硫化零价铁理化特征,并揭示了其与硫化零价铁在不同水氧环境下去除不同污染物反应活性和电子选择性的交互机制。硫化能够主要通过调控界面亲疏水和导电性能而实现改善零价铁除污染的效能,其提升表现主要依赖于硫化程...
零价铝(Zero-valentaluminum,ZVAl)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质轻等物理特性以及极低的氧化还原电位等化学特性。在新型轻质高强度复合材料的制备中,ZVAl已被优先考虑作为理想的金属基体;另一方面,作为优良的电子供体,ZVAl被用于产氢领域铝水反应的快速析氢和环境领域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机械球磨作为一种操作简单和易于工程化的材料加工新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铝基金属材料制备方法中的混合不均匀及...
由肿瘤细胞、基质细胞和浸润的免疫细胞构成的高度复杂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TIME)是导致肿瘤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治疗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最丰富的肿瘤浸润白细胞之一,特别是M2型TAMs在促进肿瘤生长、血管新生、肿瘤转移及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清除或极化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有望重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来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但是由于巨噬细胞在体内广泛分布和在先天...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杨波课题组在阳离子-中间体复合物对铜表面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生成碳二产物反应的促进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理论模拟采用显式水溶液模型下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自由能采样技术,研究了Cu(100)电极/电解质界面碳二产物生成的关键基元步骤(CO二聚反应生成OCCO),并探索了OCCO形成过程中阳离子半径对反应的影响作用机制。该成果以“Promotional Role o...
作为三大合成材料之首的塑料,其使用后被弃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极为严重。据统计至2016年人类已经生产83亿吨塑料,其中63亿吨成为废塑料,除极少部分(<10%)被回收利用,小部分(~20%)被焚烧处理,绝大部分被弃置于自然环境中。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采用生物可降解塑料,如最近北京市超市广泛采用可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PLA)作为购物袋使用,希望能减少塑料用品对环境的影响。但是,聚乳酸塑料在实际环...
1995年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2000年在德国国家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生态化学所从事合作研究。2001-2003年为日本经济产业省/德岛大学药学部药品物理化学研究室研究员。2003年4月应聘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工作。2005年至今任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张玉奎,男,1942年出生,河北省保定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1965年至今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该所副所长、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主任。先后在德国图宾根大学和美国国家环保署进行高级访问。蛋白质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咨询专家,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
有机磷神经毒剂是一类具有极大杀伤力的化学毒剂,这类有机磷酸盐通过破坏人体内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酯酶麻痹人的中枢神经,很小的剂量就可致人死亡,因此对有机磷神经毒剂进行快速简便地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荧光化学传感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响应时间短等优点,近些年来应用荧光传感方法对有机磷神经毒剂及其模拟物的检测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篇综述对荧光传感的原理做了简要介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开发的各种用...
无机倍频晶体是固体激光技术的关键材料,在国防科技、量子通信、激光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唯一商用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KBBF,由于其层状生长习性强烈,大尺寸晶体生长困难,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严苛的材料性能要求,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非常稀少,因此探索高效新型的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该类材料如果要实现200 nm以下的相位匹配的激光倍频输出,则该材料单一的晶体结构...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何凤课题组在有机太阳电池的器件结构、聚合物光伏材料合成、界面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丰硕研究成果,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Joule等材料和能源旗舰期刊上连续发表多篇论文,推动了有机太阳电池研究领域的发展。
2021年7月26日,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李涛教授课题组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了一篇题为“Logic-Gated Proximity Aptasensing for Cell-Surface Real-Time Monitoring Apoptosis“的新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副研究员彭媛团队在纯相共价有机框架气体分离膜方面取得新进展,以二维共价有机框架(COFs)纳米片为分离膜构筑基元,诱发错排缩孔效应,成功将COFs的孔径缩小,实现小分子气体二氧化碳的高效分离。
近日,贺泓院士团队(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李剑锋团队(厦门大学)在钒基催化剂应用于NH3-SCR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对TiO2载体进行高温预处理然后再负载钒,可以在低钒负载量催化剂上形成结晶态V2O5。
杨旭曙,副教授,科研项目:多氯联苯/多溴二苯醚的人类和小鼠孕烷X受体活性的差异性分子机理和预测新方法研究(8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277074),2012-2016,主持人人类和小鼠孕烷X受体(PXR)激动剂多溴二苯醚及其代谢物的活性差异性分子机理和构效关系研究(3万元),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1KJB180006),2011-2013,主持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