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周秦汉文学 魏晋文学 南北朝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宋代文学 辽金文学 元代文学 明代文学 清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中国古代文学史 诗相关记录231条 . 查询时间(0.071 秒)
在中国古代赋学话语中,“源于诗”是一个经典的赋源表达,从班固的《两都赋序》一直持续到清代末年,历代赋论者无不如此。亘古不变的叙述凸显出赋的讽谏和颂美情怀,大多非关赋的起源的文体阐释,而更多焦虑的是赋的政治地位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诉求。魏晋以来的体性之辨,尤其是元明两代,赋论者多认定赋“属于诗”,瞩目于赋的“诗”性面相,开启了赋学批评由政治内涵向诗学话语的嬗转。除却唐宋以来的辨体批评这一重要的内在驱动力...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 木兰诗。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 诗经 氓。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第五编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第四编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第四编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第二编第七章 班固、张衡和秦嘉的诗。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第二编第四章 乐府及乐府诗与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第二编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的叙事手法及对诗体演变的作用。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第一编第三章 《诗经》的艺术成就。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第一编第三章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钱谦益在《钱注杜诗》中抒发隐衷的事实早为前人指出,本文认为钱氏隐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借挖掘杜诗对帝王的讽喻抒发对崇祯帝的不满,借房琯抒写自己在“阁讼”案中的不幸遭遇,及入清后思念故国,暗中参与复明活动企望人知的种种复杂心态。这些隐衷的抒发使《钱注杜诗》既有新警深刻,功不可没之处,又有牵强附会,受人诟病的地方。
诗海,男,浙江开化人。2004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6年7月出站,任中山大学中文系讲师;2007年7月获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08年12月聘为副教授。学术专长为汉魏六朝文学、中国古代文体学。
2012年11月1日至2012年11月4日,中国诗经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湛江师范学院召开,来自冀、京、沪、宁、陕、鄂、湘、鄂、赣、江、浙和闽等20多个省(市)的高校100名专家和学者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是该会首次在海湾城市——湛江举办,让更多的专家和学者走进了“湛师”,结识了湛江。 2012年11月3日上午,中国诗经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湛江师范学院国际会议厅举行,中国诗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