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社会学 >>> 社会学史 >>> 中国社会学史 外国社会学史 社会学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社会学史相关记录333条 . 查询时间(1.211 秒)
2022年11月5日上午,《群学年鉴》创刊仪式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明德一号楼301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古典社会学(群学)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群学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2022年11月5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古典社会学(群学)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群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学:历史、当代与未来”专家论坛在明德一号楼301会场圆满举行。此次专家论坛由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曲凯音副院长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冯波教授、山东大学王向贤教授和北京工业大学鞠春彦副教授作为主讲人,山东大学杨善民研究员、南开...
2022年11月6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古典社会学(群学)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群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学史”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明德一号楼418正式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中国社会思想史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长景天魁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原系主任冯波教授共同担任...
19世纪末期以来,解释群众现象的心理学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影响了人们对群众的理解,中国亦不例外。《乌合之众》的“群众”观是其中的代表学说。借助知识社会学探讨《乌合之众》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可发现:近现代以来,《乌合之众》两度被引入中国。民国时期,勒庞的学说塑造和强化了知识界对于群众的犹疑和畏惧态度。由于革命和战争的需要,它还被用于群众动员和操控的培训。2000年之后,《乌合之众》多被用于解释群体...
马红艳,回族,博士,副教授。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及民间文学。讲授课程为《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学专业英语》等。
梁晨,1979年2月出生,江苏邗江人,现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个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量化历史研究、社会历史学、近现代高等教育史及知识分子群体研究等。
廖小菁,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特聘研究员。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学士(2000)、硕士(2004),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系硕士(2010),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博士(2014)。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2022年中国社会学会年会“历史与变革”分论坛以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历史与变革》杂志为依托,试图创立一个能探讨各种历史和现实大议题和重大方法论问题、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平台。在方法论上,我们既接受基于多个案例的平衡比较研究、基于单一案例的研究和基于历史数据和大数据的定量研究,也接受带社会学视角的历史学研究。在理论上,我们倡导通过广泛和开放性的交流和讨论,确立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也在外界有较高认可度的历史...
2022年3月9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道法古今”讲堂第三十九讲《明清法律社会史的旨趣》在线上顺利举办。讲座由同济大学汪雄涛老师主讲,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史志强老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王世柱老师与谈。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谢晶老师主持。校内外二百多位师生参与讲座。
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形成不同的社会观,影响着社会学者的学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社会学学科建设和学人学术研究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对费孝通晚年对自己一生学术生涯的回顾和思考,分析了其总结的两种社会观及其对应的社会学研究取向。接着,分析了两种社会观在他一生三个不同时期学术的影响。然后,本文指出费孝通将其三个时期学术生活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归结到潘光旦的“新人文思想”,进而提出迈向“以人为本”的社会学观点。...
本文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理解南开经济研究所的总体性研究框架。这场由币制改革、白银外流、世界经济大萧条引起的危机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学术取向。他们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采取数据统计和实地调查并重的研究方式,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华北地区进行了广泛研究。其研究显示,中国社会开始逐步进入一个需要进行“数目字”管理的时代。在此基础上,他们有关指数统计、乡村工业与地方行政的研究构成了一个整体,揭示...
2021年10月30日,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吴景超与中国社会学——纪念吴景超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熊知行楼举行,会议分为清华大学和歙县两个会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县委副书记兼统战部长刘文,广东协同创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景超先生之孙吴正喆,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玲霞,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周飞舟,中国...
杨善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生于1947年,祖籍浙江宁波,1981—1984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工作,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1987年进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雷洁琼先生,1990年博士毕业后于北大留校任教。
杨璐,副教授,硕士研究生,2006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同年7月到普洱学院工作,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访学进修,现为云南大学在读博士。
姚冰,女,1968年12月出生,现任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三层次人选,河北省就业指导专家库成员,主要从事工程建造与管理及社会学研究。曾主持、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思政项目、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七项,河北省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项目一项,河北省教育厅等厅级项目多项、主持其它市厅级项目多项。独著以及与人合著出版著作6部,发表研究论文4...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