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东方文学 >>> 印度文学 日本文学 东方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56 共查到知识库 东方文学相关记录156条 . 查询时间(0.603 秒)
中江兆民是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民权运动活动家。考察他的思想与活动,特别是他对中国文化的体认,对于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理解日本思想文化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范式转化是十分有意义的。 中江兆民1847年11月1日生于日本土佐藩(今高知县)一个下级武士家庭,幼名竹马,继而改名笃介,以号兆民行世。12岁时丧父,由母亲教养成人。幼年在藩校文武馆学习汉文。十七八岁时开始学习荷兰语、法语和人文科学。186...
日本作为一个没有史前史的岛屿国家,其文化的形成是迟滞而缓慢的。而且,正如英国、菲律宾等岛国承袭西欧大陆文化或马来文化一样,日本文化在其形成之初也同样吸收了外国文化。自古代起,日本便将中国文化作为其渴求达到的目标,在政治形态、典章制度、语言文字等许多方面都以中国为范式。早在1800年前,日本便引进了中国的耕作文化与纺织文化。1300年前,又从中国引进了系统的国家制度和佛教,16世纪则从中国引进了儒学...
昭和三十年代中期,俳句的社会性逐步转移到前卫和语言的问题,把社会性俳句包括在前卫俳句里。其实,无论哪一种流派,都是俳人在试图完成俳句的简短形式与时代、社会相结合这个近现代俳句重要课题的努力。
试论日本文字的起源与形成     日本文字  起源  形成       2010/7/6
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本有无固有文字——“神代文字”?自13—14世纪以来,学界对此颇有争论。最早见于《释日本纪》载:存在神代文字,其后演变为《伊吕波》。一说神代文字起源于龟卜文。江户时期,新井白石称神代文字共五种,肯定卜部所传文字。在18世纪前期,又有“神代十二支文字说”,① 及圣德太子时始以汉字取代神代文字,后由弘法大师空海(774—835)定为47音《伊吕波》② 的见解。平田笃胤则主张,神代...
1999年1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三卷本《圣人与日中文化》一书,是旅日学者王文亮近年完成的一部新著。
日本大众文学作家司马辽太郎,原名福田定一,1923年生于大阪市,1941年考入国立大阪外国语学校蒙语专业,1943年应征入伍加入加古川坦克联队,并被派到中国大陆。先在陆军四平坦克学校学习,1944年转赴牡丹江,被分配到日本陆军坦克第一联队。日本在二次大战中失败使他受到了激烈的心灵震撼,由此开始陷入了对日本历史的沉思。这或许就是使司马一生都对历史表示出极大兴趣的初始缘故。战时亲身经历过的坦克联队士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