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作物学相关记录5633条 . 查询时间(0.918 秒)
2023年8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通过比较基因组、代谢组和群体基因组学,揭示了甜荞物种形成、生态适应性、芦丁含量和花柱形态的遗传基础,为荞麦基因组学辅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2024年6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新技术及应用创新团队克隆了调控小麦籽粒与旗叶形态的关键新基因RG1,揭示了该基因调控小麦籽粒、旗叶大小和形态变异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上。
杂交水稻的推广使我国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约20%,极大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传统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主要包含父本(恢复系)和母本(不育系)的间隔移栽、人工赶粉、提前人工去除父本、收获杂交种子。因此,传统的杂交稻制种过程高度依赖人工,制种成本高。另外,制种过程中因提前去除父本导致每年损失约1.5亿公斤父本种子。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杂交水稻的制种成本也不断增加,因此也加重了农民的用种成本,降低了杂...
2024年5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构建了野生稻种质资源优异基因发掘利用与种质创新的平台,并鉴定了关键的耐盐与抗稻瘟病基因,为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可选择的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烟素(Karrkins, KARs)最初为从烟雾中鉴定的一类有机物燃烧产生的信号分子,调控植物的种子萌发、光形态建成、共生、环境适应性等诸多过程。SMAX1和SMXL2是烟素信号途径的抑制蛋白,其调控烟素信号转导的机制还不清楚。
2024年5月20日,从油菜“双密双高多抗”技术模式观摩活动现场传来好消息,在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连片种植的200亩“中油杂501”油菜,在苗期和蕾薹期历经多轮雨雪冰冻天气后,丰收在望。经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田间评价,其理论亩产达370.3公斤。
记者2024年5月14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棉花研究所近日联合主办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高质高效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展示现场观摩暨产业化对接会。业内专家认为,小麦新品种“中麦578”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病抗逆性好,可以有效帮助主粮规模种植主体实现大面积单产和品质提升。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作物需水过程与调控团队充分考虑作物冠层垂直面结构与微气候差异,优化了彭曼-蒙特斯模型,将该模型对温室番茄生长初期冠层稀疏时蒸腾量估算精度提高了11.8%。相关研究发表在《农业水管理(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上。
2024年5月15日下午,“陕西日报社‘高质量发展看汉中’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陕西省城固县龙头镇,了解稻渔综合种养和智能育秧等现代化农业体系。
2024年5月20日,从在江苏东台召开的“油菜双密双高多抗技术模式观摩现场会”上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耐密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采用密植高产高油多抗生产技术,在苗期和蕾薹期历经多轮雨雪冰冻天气后丰收在望,经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田间评价,理论亩产达370.3公斤。
2024年5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联合多家单位首次揭示了玉米在驯化及全球适应性过程中,种子根数目形成的遗传基础及适应性轨迹,鉴定了控制种子根数目的关键基因ZmHb77,阐明了其调节根系结构及玉米苗期抗旱性的遗传和生物学基础,为高效挖掘抗逆并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作物资源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发表。
2024年5月20日,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张英俊带队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与鄂尔多斯共同举办“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科技助推草产业新质生产力座谈会”。会议集结草业领域专家学者、政府部门领导以及企业界代表,共同探讨并推动鄂尔多斯市草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2024年5月20日山东东营召开的全国耐盐碱小麦种业创新现场观摩会上,田间展示了我国小麦耐盐碱育种联合攻关阶段性创新成果。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自主选育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航麦802”耐盐性达到1级,在中度盐碱地亩产450公斤以上。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品种为提升我国盐碱地粮食产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为落实“中国农业大学与甘肃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战略框架协议”要求,推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2024年5月22日,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党委书记黄振华、院长白小明带队,一行7人来访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座谈交流活动,活动由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张英俊主持。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联合中山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揭示了miR397-OsLAC-OsTTL通路调控水稻产量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