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65334条 . 查询时间(2.582 秒)
近日,中南民族大学发布本科生升学工作内部通报,通报显示2024届本科生升学率达到26.6%,化学、生命科学、药学学科本科生升学率全部突破40%,其中生命科学学科本科生升学率达到52.46%,创历史新高。
圆偏振发光(CPL)材料在3D显示、信息加密、光电探测等领域表现出重要应用前景,引起广泛关注。CPL材料的性能主要通过发光不对称因子和发光量子效率两个重要参数进行表征。目前,合成兼具高不对称因子和高发光效率的CPL材料是该领域的一个难点。此外,CPL分子材料通常从单一手性物质与发色团相结合得到,并通过分子组装实现手性放大。如何从消旋分子出发,获得高性能CPL材料是该领域的一个挑战性课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DNL1600组群)李灿院士、丁春梅副研究员等在(光)电催化NAD(P)H辅酶再生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耦合硫化镍电催化剂和分子催化剂,实现同时高效(光)电催化NAD(P)H辅酶再生,并揭示了其中的协同质子耦合电子转移(CEPT)机制,仿生模拟了酶催化NAD(P)+还原功能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DNL1600组群)李灿院士、丁春梅副研究员等在(光)电催化NAD(P)H辅酶再生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耦合硫化镍电催化剂和分子催化剂,实现同时高效(光)电催化NAD(P)H辅酶再生,并揭示了其中的协同质子耦合电子转移(CEPT)机制,仿生模拟了酶催化NAD(P)+还原功能等。
己二酸是各种尼龙聚合物、药物、润滑剂、增塑剂和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化学原料,尤其是作为单体制备尼龙-66和聚氨酯。已有明确报道的商业化己二酸产品均由苯出发,经热催化加氢和硝酸氧化两步法制备。然而,该路线面临着一些问题。
2024年6月3日,理化所生物纳米材料课题组与解放军总医院黄沙教授团队合作,提出在创面不同愈合阶段使用不同巨噬细胞极化材料的促创面愈合策略。该项研究的核心在于通过重编程巨噬细胞的表型,来调节免疫微环境,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中,在炎症期使用促巨噬细胞M1表型极化材料,在增殖期使用促巨噬细胞M2表型极化材料,可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另外,与...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SC8研究组博士研究生曾振源和研究员李世亮,联合香港大学教授孟子杨、日本大强度质子加速器设施中心教授Kenji Nakajima等,利用非弹性中子散射技术测量了具有二维笼目结构的YCu3(OD)6Br2[Br0.33(OD)0.67]中的自旋激发谱,发现其低能自旋激发的形式为狄拉克锥形状的连续谱,给出了该体系中存在狄拉克自旋子的谱学证据。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优异的光伏性能和低成本溶液加工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钙钛矿活性层和相关电荷传输层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的光伏性能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开展电荷传输材料的研究对于推动钙钛矿电池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这些生成式模型本质上是以概率和统计原理为基础的大规模概率神经网络。尽管这些模型具有非凡的能力,但训练这些模型是一项计算密集型任务。随着传统CMOS技术发展放缓,经典的冯·诺依曼计算架构面临着严重的“内存墙”和“功耗墙”问题,而基于新兴的自旋轨道力矩驱动型磁性隧道结(SOT-MTJ)等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因其数据非易失性和高速高效...
光催化水分解制氢是对太阳能进行转化和储存的理想方法之一。光催化活性材料是光催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目前广泛报道的聚合物体系催化剂而言,分子型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原子利用率、相对清晰的反应机理以及易于制备合成和结构调控等优点。目前,绝大多数报道的分子型光催化剂为金属配合物,而且普遍效率欠缺且主要适用于酸性环境。相比较,有机小分子单发色团光催化剂具有成本低、吸光强、分子结构与能级充分可调等特点,但...
有机室温磷光(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材料由于价格低廉、合成简便、生物相容性好、柔性以及官能团易修饰等优点,在生物成像、光学记录、信息存储、防伪系统等诸多高新科技领域均有广阔应用前景,成为目前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由于有机材料弱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获得兼具长磷光寿命和高磷光量子产率的高效有机RTP材料仍然是一个挑战。
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成功跨过充满挑战的“落月”难关,为达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目标又向前迈进了关键一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激光测距测速敏感器和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表现出色,独有的中国方案再次证明了我国在月面实现着陆器精确避障能力。
湿地是碳密度最高的陆地生态系统,但受到排水的威胁。有研究提出,排水可通过诱导变价金属氧化而促进金属结合有机碳(bound OC)的形成即“铁门”封碳机制,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然而,不同类型湿地中bound OC对排水的响应尚不明确。
2024年5月3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海洋腐蚀微生物基因组的高灵敏检测分析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研发了基于摩擦纳米产电效应的硫酸盐还原菌基因片段的定量检测及智能预警技术,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2.5)。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DNA的稳定性以及DNA和蛋白质的结合程度调控基因表达。在植物DNA甲基化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植物特有的RNA聚合酶V(Pol V)通过转录出的非编码RNA招募一系列下游因子以实现对DNA的甲基化。目前,以Pol V为核心的DNA甲基化复合体已被鉴定出多个组分成员,但作为复合体核心Pol V的转录行为如何调控却不清楚。此外,鲜有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