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学相关记录1800条 . 查询时间(1.518 秒)
2023年8月10日,在2023年全江苏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作业技术及补助操作培训班期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省农机学会联合对“提炼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试点工作典型经验和模式”获奖论文进行了表彰,宣布了表彰通报,对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
2023年8月10日-11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在苏州举办2023年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作业技术及补助操作培训班。各设区市和部分县(市、区)农业农村局代表、江苏省农机技术推广站、江苏省农机学会以及省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专家组成员等100多人参加会议。
土壤作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其物质的迁移、转化及扰动等过程始终存在,这种复杂性使得准确限定土壤的形成年龄十分困难。2023年8月14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张甘霖、隆浩团队联合地球环境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等,基于在东北黑土区数十个剖面的广泛调查,根据黑土层底界之下出现的碳屑和深部埋藏的黑土层,有效解决了黑土年龄无法准确限定的难题。基于两个“钉子”的年龄,首次明确了我...
2023年8月11日下午,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丽华副院长一行到滨州星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生物质炭基肥的研制及应用项目”的执行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商讨。
为做好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教学团队的建设,2023年8月11日上午,在团队负责人江丽华教授的带领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各专业负责人员赴山东航空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考察学习。资源与环境学科方向带头人,滨州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学平教授热情接待了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访问交流人员。
近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东北地区出现强降水过程。据2023年8月10日土壤墒情监测,目前辽宁北部、吉林北部、黑龙江东部与南部大部、豫北局地、云南大部、江汉平原及华南局地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90%,墒情过多,其中黑龙江省大庆市、哈尔滨市、牡丹江市,吉林省松原市、长春市、吉林市及延边州,华北蓄滞洪区等地局地渍涝,对水稻、玉米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内蒙古赤峰市南部、甘肃陇中旱作区局地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
2023年8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精准育种技术创新团队,率先研发出系列新型植物单碱基编辑器pAKBEs。7月31日,相关成果在《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
保证全年粮食稳产丰收,推进以秋补夏,玉米增产潜力巨大,后期追肥是增产的关键。今年5月以来,华北、东北等主产区降水集中,易发生渍涝灾害。渍涝退水导致土壤养分淋洗损失,后期难以满足玉米灌浆期养分供应,极易造成玉米脱肥,后期补肥更加迫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制定玉米防脱肥、促灌浆肥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2023年春播以来,华北、西南等地出现高温干旱、局部暴雨洪涝,加之部分大豆播种密度偏高,导致长势弱、茎杆偏软,存在后期脱肥、倒伏减产的风险。为强化田间管理和防灾减灾,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制定大豆促壮株、强群体、催鼓粒肥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应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邀请,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梁超研究员将于2023年8月11日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应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邀请,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朱雪峰副研究员将于2023年8月11日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兰州大学生态学学博士后赵泽瑛在环境与生态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发表题为“Plant biomass mediates the decomposition of polythene film-sourced pollutants in soil through plastisphere bacteria island effec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植物生物质嵌...
为积极落实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工作部署,推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承担的黑土地保护利用科技攻关任务顺利实施,2023年7月,“黑土地产能和质量提升的现代生物学技术”项目现场推动会在哈尔滨召开。遗传发育所党委书记邢雪荣,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申倚敏,项目负责人曹晓风院士,以及科研发展部常务副部长李明和全国畜牧总站总畜牧师苏红田、牧草种质资源保存中心洪军处长先后到黑龙江省哈尔...
2023年7月30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张桂斋院长、王方志老师、李静老师受邀赴北京参加由商业联合会举办的全国商业科技质量大会。在张桂斋院长、江丽华副院长带领下的科研团队,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同申报的“主要农业有机废弃物高值高效资源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温室气体减排和碳生态封存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两个关键过程。生物炭可以在土壤环境中长时间稳定存续进行直接碳封存,还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优化微生物群落、减少土壤中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植物源碳的固存。目前,生物炭已成为促进土壤生态固碳以及温室气体减排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生物炭在进入土壤后的稳定机制、对土壤碳源的激发效应(图1)、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养分循环的影响机制、土壤应用等核心限制因素方面的认知差距,制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