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学相关记录29314条 . 查询时间(2.526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生物转录组与代谢组创新团队发表了首个人参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解析了重要活性成分三萜皂苷多样化的形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园艺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发现一个耐高温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编码精氨酸甲基转移酶,该转移酶通过甲基化茉莉酸信号抑制子来调节茉莉酸信号强度,进而维持水稻小穗在高温等恶劣环境下的正常发育。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在自然指数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From Water to Water: Insight into the Translocation of Pesticides from Plant Rhizosphere Solution to Leaf Guttation and the...
近日,韩成贵/王颖研究团队在《植物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邻位氧螯合蛋白通过激活本生烟未折叠蛋白反应促进病毒侵染》(A vicinal oxygen chelate protein facilitates virus infection through triggering the unfolded protein ...
2024年5月6-10日,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调查” 项目和国家重要野生植物资源库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王瑞江研究员、易绮斐副研究员等一行4人赴澳门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课题的研究工作。
2024年5月11日-16日,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108团(草原修复)专家、学院孙飞达副教授,与刘伟副教授及研究生赴德格县启动“草原鼠害防控科技试点小区建设”项目。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面临着挑战:一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受到稻瘟病菌等病原真菌的侵扰,过度依赖化学农药,从而对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二是水稻对磷、氮等营养元素的需求,导致过度施肥,污染环境。因此,探索水稻免疫和共生的机制,提高作物抗病性和营养吸收,是农作物育种的重要方向。
2024年5月14日中午,第48期“植研问道”科研进展交流会在植保楼B103举办,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系赖道万副教授以“植物与真菌互作的次生代谢生物学研究”为主题进行交流分享,会议由张灿老师主持,到场师生共计三十余人。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作物病原真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团队刘慧泉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Unveiling the A-to-I mRNA editing machinery and its regulation and evolution in fungi”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真菌中A-to-I mRNA编辑的酶复合体,并明确了其起源、进...
2024年5月15日,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王国平教授领衔的果树病理团队在Molecular Plant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circular single-atranded DNA mycovirus infects plants and confers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against fungal diseases”的研究...
2024年5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鉴定了大豆关键基因GmNF-YC4,发现该基因的表达能够延迟大豆开花和成熟,该研究为适应长日照条件下的高纬度地区大豆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
植物面临环境条件波动时,可以在生长和发育之间调整其状态,以确保资源在生存和繁殖之间的最佳分配。现代育种计划的一个主要重点是减轻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提高产量,为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提供可持续的食物供应。由于基因多效性,不同农艺性状之间往往存在权衡效应,导致产量与抗性之间呈负相关。克服这一限制的遗传资源是稀缺的,但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性状具有巨大的潜力。
2024年5月14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孙芳研究员做客“舜耕论坛”,作题为“肉牛高效养殖模式及智能养殖技术装备研发”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省农科院科技处韩宗福副处长主持,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郭洪恩,畜牧兽医所、家禽所及我院相关科研人员参会。
2024年5月13日上午,第94期创新沙龙“Social Impact of Plant Diseases”主题分享会在植保楼2060A会议室举行。本次分享会的嘉宾是缅因大学食品与农业学院的郝建军副教授,此次郝建军副教授通过马铃薯土传病害的例子,分享了植物病害带来的社会影响,共三十余名师生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揭示了转录因子介导的激素防御途径调控。水稻对不同病原菌的免疫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上。纹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3种重要的水稻病害,分别由死体营养型病原菌纹枯菌、半活体营养型病原菌稻瘟菌和活体营养型病原菌白叶枯菌侵染引起。目前,水稻对不同营养型病原菌抗病性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